中国青年政治学院 本科生就业实行导师制

发布时间:2009-12-28 期号:

北京考试报记者  安 坤


  王剑是中国青年政治学院中文系2009届毕业生。一直在网上海投简历的他到11月底还没收到一家用人单位的面试通知。于是,他找到自己的就业导师九城集团人力资源负责人谌影寻求帮助。经过几次与导师面对面的交谈,王剑渐渐掌握了求职技巧,上周收到了爱国者管理培训生和另外一家公司人力资源经理助理的面试通知。现在的王剑对找工作充满信心。
  目前正在全校推广的就业导师制是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多元化就业能力提升体系中的一环。就业导师制早在2006年就开始在中青院试行,最先在社工学院的毕业生中开展。导师主要以毕业不久的校友为主,他们与毕业生有同样的专业背景、求职经历,能够给毕业生感同身受的意见和建议,指导效果更有针对性。毕业生配备就业导师之前,社工学院的就业率在中青院排名较为靠后,导师制开展3年来,签约率大大提高,就业率稳居全校前两名。该校就业中心主任韦平伟介绍,学校力求每个有就业意向的毕业生都有自己的就业导师。导师可以是校内的专业教师、行政管理人员,也可以是毕业的校友和关心大学生成长成才的社会各界人士。每个导师带5至10名毕业生,采取灵活方式与毕业生沟通,以过来人的就业视角和思路给毕业生直观和具体的就业建议和辅导。
  现已成功就职于三星通讯研究院的2004级学生郭龙说,他的导师是2000级社工专业、现就职于北京市直机关工委。“我给师兄发过几次电子邮件,倾诉找工作过程中的种种经历,师兄及时地回复了我。他还把他指导的几个人召集起来,一起交流求职感受和遇到的问题。师兄的指导让我受挫的情绪得到缓解,变得有信心,他的经验和信息资源对我也很有帮助。”
  2007年毕业的柳祖未求职之初没有明确的职业定位,身为浙江人的他报考了贵州省的公务员,投递的上百份简历没有回音,一时感觉求职无从下手。就业导师赵正宝及时与他沟通,帮助他发现自己的优势和潜质,建议他把求职目标锁定在销售岗位。最终柳祖未进入了安踏集团总部,入职两年多来工作业绩非常突出。
  目前,中青院的就业导师队伍除了本校毕业校友和教师外,还有来自政府部门、事业单位、国企、私企、社会团体的成功人士和人力资源专业人士,导师队伍还在源源不断地发展壮大。他们通过电子邮件、QQ、MSN、电话、面谈等灵活多样的方式,解决毕业生求职中遇到的问题,及时将相关情况反馈给学校就业中心,从而有效开展就业指导工作。
  即将出台的《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就业导师管理办法》使这项工作有了制度化的规定:就业导师制在全校本科毕业生中实施,时间为大四一年。各院系就业导师按一定比例的学生人数进行选配。每学期,导师对每一位毕业生的辅导不得少于4次,总计辅导时间不得少于8小时,面对面的集中辅导不得少于两次。

 

关于本站|征订办法|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北京教育考试院 京ICP备19056224号-2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56号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志新东路9号邮编:100083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