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很喜欢做学生工作”,“就业教育应该从刚入学就抓起”,“不让一个同学沉下去”,清华大学软件学院党委副书记彭凌谈到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时如是说。性格爽朗的彭凌是重庆人,主管学院学生工作,同时还是本科生的班主任。对工作的热爱以及独到而有效的工作方法,正是彭凌在学生工作尤其是学生就业指导中取得成绩的重要原因。
软件学院的“PPMM”
从寒冷的室外进到彭凌温暖的办公室,她热情的招呼和温暖的握手让人从心底涌出股股暖流。彭凌拉我们在她身边坐下,电脑屏幕上是飞信界面。彭凌笑着解释:“做学生工作就要和学生打成一片,不管是BBS还是QQ……学生们用什么,我就用什么。”此时的彭凌不像老师,反倒像是一位热心的师姐。
她边说边熟练地打开“水木”的一篇帖子,原来彭凌被学生们称为软件学院的“PPMM”,这不是网络上流行的“漂亮美眉”,而是“婆婆妈妈”的简写。然而就是这样一位“PPMM”,以细致入微的工作得到了软件学院全体同学的认可,把工作做到了几近完美的境界。当学生生活上有困难时,当男孩喜欢某个女孩不知所措时,当有人对自己的前途感到迷惘时,大家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彭凌老师。在工作疲惫的时候,她会拿出装订成册的学生名单和照片来“复习”每个学生的情况,以保证不落下一个,让爱和温暖充溢在软件学院的每个角落。
培养责任感是根本
谈到对学生的就业指导,彭凌认为就业指导只是一种方式,根本目的还在于培养学生的责任感。
从一入学,彭凌就强调每个人要有责任感,大至对民族、国家、社会的责任,小到对家庭、个人的责任。针对即将走上工作岗位的同学,彭凌一再强调他们身上的责任,因为他们的举手投足不仅代表自己,也代表清华大学。正是这样一种不断强化的责任感教育,使软件学院毕业生的违约率很低。学生在给彭凌的来信中说:“彭老师,虽然我还没有给学院争光,但绝对没有给学院丢人!”
从2003年开始,彭凌要求每一位新生入学时写一封信给她。从信中可以了解到很多信息,比如哪位同学家境困难、哪位同学曾参加各种科技赛事等。然后,彭凌按不同的特点给予针对性的指导。曾经有位同学在信中就对自己的未来做出了规划:以学为主,成绩要保证在年级前三名;社会工作,大一在班里做,大二在系里做,大三进入校级……彭凌看后觉得这样的规划有些不太实际,会欲速不达。于是她马上与这名同学进行沟通,在肯定他重视规划的同时,建议他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后来,这位同学得到了很好的发展。
不让一个学生“沉下去”
每年清华软件学院都会有学生选择去国家重点行业和地区工作,比如马兰中国核试验基地、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西安卫星测控中心等国防尖端科技领域以及西部等重要的科研单位。
对于每一位有志于到国家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的同学,彭凌都会及时向学校反映,通过学校和院系的共同努力把学生送出去,帮助他们找到合适的单位和岗位。彭凌说:“学生选择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和相对艰苦的地方工作,个人也要舍弃一些,但是绝对不能让他们沉下去,这样对不起他们。”对于每一位到国家重点行业和地区工作的学生,彭凌都会保持长期关注,及时为他们提供各种帮助,让他们感受到来自母校的那份温暖和支持。她常对毕业生说:“母校是你们强大的后盾。”
一位刚毕业的软件学院2004级本科生去了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彭凌联系了所有在总装备部系统工作的毕业生,介绍他们相互认识;先期毕业的同学们也都主动和这位同学联系,提供帮助,使这位刚刚离开母校的同学感受到了清华的温情。
一批学生毕业离校,撑起人生的风帆;又一批学生入校,感受爱的教育和引导,为几年后的扬帆做准备。就这样,从入学便开始的引导和关爱,贯穿了同学们的大学生活,甚至毕业后依旧……彭凌用她对学生的爱和责任,引导着一批批毕业生扬帆起航。
(清华大学就业指导中心 王丹 学生记者 任鹤义 殷 昊 何冰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