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低期望值不等于屈就

发布时间:2010-06-12 期号:

安 坤


  6月是大学生的毕业季,然而对于部分未落实就业岗位的毕业生来说,离校后仍要奔波于人才市场找工作。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统计,今年我国有高校毕业生631万,毕业生人数再创新高。加上目前大学生就业的结构性不均衡,毕业生离校后就业的难度更大了。未就业毕业生如何实现就业?降低期望值,先就业后择业成为他们不得不面临的选择。但是降低期望值对于急于找工作的毕业生来说,决不能变成将就着找一份工作,而是要根据自己的职业规划,选择一份起点较低、相对好进入、对未来有帮助的工作。
  第三方教育数据调查公司麦可思的调查结果显示,2009届大学毕业生半年内的离职率分别是:“211”院校22%,非“211”本科院校33%,高职高专院校45%。而毕业生离职88%是自己主动离职,离职的原因主要是个人发展空间不够(31%)、薪资福利偏低(25%)和想改变职业和行业(13%)。由此可见,刚毕业的大学生有三分之一在短时间内离职或者跳槽。
  由于找工作难,很多大学生在毕业前或者离校后一段时间内,将就着先找一份工作干着,打算以后再图发展。但是将就的结果往往是对工作不感兴趣,干着没劲、对单位失望、再干无益……很多毕业生因为各种原因选择离职,而其背后原因往往只是当初为解一时之需。如果从事的工作并不是自己追求的事业,那么对毕业生未来的职业发展帮助不大。
  由于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的结构性矛盾,用人单位提供的岗位与毕业生的期望值有着不小的差距。因此,毕业生调整、降低期望值成为解决就业问题的当务之急。但是期望值怎么降、降在哪儿,还应该结合毕业生的职业规划选择落脚点。如果本科生毕业后进入一家有规模的公司当会计有难度,那么可以先尝试在一家规模较小的私营企业当出纳,一边工作一边向有经验的前辈学习,积累工作经验,同时也可以考取会计师资格证、注册会计师等。如此工作两三年之后,初出茅庐的毕业生已经变身为具有相关工作经验人士,换工作时就具有了向更大企业跳槽的资本。
  如果把降低期望值理解为将就一份工作临时干着,恐怕毕业生很难长期承受在最基层岗位工作的种种不适。在短时间内频繁跳槽,浪费的不仅是时间,更重要的是在年富力强的时期,没有积攒下职业发展的资本。

关于本站|征订办法|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北京教育考试院 京ICP备19056224号-2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56号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志新东路9号邮编:100083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