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考试报记者 安 坤
记者走进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就业指导中心时,老师正在忙着回收毕业生就业协议书。主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学工办副主任刘艳华说:“6成以上毕业生的就业协议书已经汇总到就业指导中心,毕业生签约情况与去年同期持平。”
建筑行业及相关领域一直是建工学院毕业生的主要出路,专业性强、需求量大,建工学院的毕业生获得了“用得上,干得好,留得住的企业人才”的社会美誉。去年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给建筑行业带来一股寒流,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建工学院毕业生的出路。截至今年4月,半数以上毕业生已经落实就业去向,但仍有部分毕业生未能落实工作单位。学校就业指导中心对这些毕业生开展了分类指导。
一对一帮扶特困生
在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尚未落实单位的贫困生更加牵动学校老师的心。分类指导的第一场讲座“励志学子,温暖伴您前行”就是专为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招开的就业专题会。学校拿出专项经费为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提供每人200元的求职补贴。
“除了经济补贴,贫困毕业生最需要的是关怀与支持。”刘艳华说:“针对56名特困生,学校开展了更为细致的帮扶工作。学校每个党支部对应一名特困生,帮助他们解决求职过程中遇到的困难。”
巩晓莹是土木与交通工程学院建筑材料工程系的毕业生,家境较贫寒,在她所学的专业领域内,女生就业也不占优势,找工作很困难。该系党支部书记周文娟作为专业课教师,积极向院里主抓就业的老师请教,帮助巩晓莹修改简历。周老师还发挥专业优势,邀请了北京金隅集团分公司到系里招聘,特别向用人单位推荐了巩晓莹。在老师的帮助下,巩晓莹找到了一份满意的工作。
成功女生现身说法
4月22日,一场名为“铿锵玫瑰,磨砺绽放光彩”的就业指导讲座在学校第三阶梯教室开课,台下是100多名尚未落实工作的女毕业生。在建筑行业就业性别差距很大,一直存在着“男生可以拒绝工作单位,女生总被工作单位拒绝”的现象。
为了帮助女毕业生尽快走出困境,学校特别邀请了3位成功就业的女毕业生为大家现身说法。丁晓娜是测绘专业专科毕业生,她获得了北京测绘设计研究院的工作机会,可谓女生成功求职的“典范”。她被用人单位拒绝后没有放弃,而是积极争取与人力资源部的招聘人员主动沟通,表示自己成绩优秀,能吃苦,肯上进,完全能够胜任工作。她的诚意终于打动用人单位,获得了与男生竞争的资格。在接下来的考核中,丁晓娜向用人单位展示出自己的能力和素质,男生能做到的她一样能做到。很快,用人单位就与她签了约。
丁晓娜的经历感染了在场的每一位女生。在就业中心老师的指导下,她们了解了女生求职的技巧,最重要的是重新找到自信。
离校指导也分类
刘艳华介绍,除了一部分毕业生参与了村官、社区工作者的招考,今年学校还有3名毕业生志愿服务西部,支援四川灾区建设。就业指导中心将针对这些去基层和西部就业的毕业生做特殊指导,为他们做好上岗前的培训,让他们尽快适应新的工作环境。
叮嘱一程,温暖一路。为了让毕业生走好离校前的最后一程,每年就业指导中心都会向每位毕业生发放《致毕业生一封信》,这是就业指导中心自2001年以来形成的保留项目,只不过这封信由最初的1页纸增加到现在的10页纸。其中有母校的殷切希望,更有对毕业生即将离校的嘱咐。已落实就业单位的毕业生、有特殊原因需要变更工作单位的毕业生、毕业前办理出国手续但毕业后未能成行的毕业生、无正当理由超过3个月不去就业单位报到的毕业生、已确定为入伍预征对象的毕业生……每种毕业生的离校手续怎么办?档案、户籍关系如何转?未就业毕业生离校后如何找工作?都在信中跟毕业生说得清清楚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