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参加招聘会值得提倡

发布时间:2009-10-23 期号:

安 坤

  日前,南京举办了一次特殊的“招聘会”,摆摊设点的不是用人单位,而是44所高校,赶来洽谈的不是毕业生,而是195家用人单位(见《新华日报》10月17日报道)。高校参加招聘会与用人单位洽谈的做法虽不多见,但笔者认为这是提高高校就业服务质量、促进毕业生就业的好办法。
  虽然现在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不再由学校直接分配,但高校在学生就业中的重要作用却丝毫没有减弱。除了开设必要的就业指导课程,高校就业工作更重要的任务是开拓就业市场,为毕业生找来更多的“婆家”。教育主管部门也把高校的就业率当成考量其办学质量的硬指标,连续多年就业不好的专业要停办,现如今高校就业部门都把“拼市场”当成工作第一要务。
  在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普遍加大的形势下,各高校在开拓市场资源方面纷纷亮出新招,一把手工程、为每个教师分配开拓市场任务、对用人单位优化就业服务等。高校参加招聘会,提前向用人单位推介本校毕业生的做法也是“新招”之一。
  一个高校就业市场资源的多寡确实关系到毕业生的求职结果。从目前毕业生的求职途径来看,主要有校园招聘会、教育或人事部门举办的专场招聘会、普通人才服务中心举办的招聘会、网络招聘会、招聘网站等,其中,本校提供的招聘信息最为毕业生看重。这并非是毕业生对学校的依赖,而是学校为学生提供的就业资源,无论从数量上、质量上,还是与毕业生的匹配度上,都明显好于其他。学校邀请用人单位要审查其资质、检查其招聘岗位,对学生求职无疑多了一层保护。经过多年的用人合作,高校或者其中的某个院系与行业内的用人大户形成稳固的联系,比如冶金钢铁企业要到北京科技大学招聘,电力行业一定去华北电力大学招聘,电视台广播台招聘播音员一定会去中国传媒大学。从专业角度讲,这些单位的招聘职位无疑是最适合本校毕业生的,对于毕业生来说,这些职位的竞争也是最有胜算的。因此,由学校出面为毕业生争取用人单位、争取岗位,大大提高了毕业生的求职效率。
  用人单位也希望在招聘时与高校合作,提高招聘效率。企业发展需要大批优秀人才,从重点高校应届毕业生中补充新生力量是重要渠道。如果企业对高校情况不了解,仅凭毕业生简历挑选人才,这样点对点的选择容易“放”走优秀学生,效率也会降低。而高校介入,提前全方位介绍专业和毕业生情况,让用人单位心里有底,经过多年合作就能形成良性循环,对高校、毕业生、企业,是“三赢”的好事。

关于本站|征订办法|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北京教育考试院 京ICP备19056224号-2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56号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志新东路9号邮编:100083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