谨防不良培训机构诈骗敛财

发布时间:2009-02-18 期号:
  2009年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各级政府都在想方设法帮助毕业生就业,但一些不良培训机构却打着招工、招生的名义,借机收取高额培训费。北京公安机关经侦部门日前侦办了一起合同诈骗案,犯罪嫌疑人以为应届毕业生安置工作、培训上岗为名,出示虚假的委托培训合同,骗取巨额培训费,600多人被骗。这种以培训为名,行敛财之为的诈骗行径,要引起大家注意了。
  要防受骗,就别轻易相信“天上掉馅饼”的好事。一些求职者一看见“安置就业”的字眼,就放松警惕,既不查证培训机构是否合法,也不向受托机构求证就业培训事情的真伪,很轻率地掏出数万元培训费,落入骗局自是难免。数百人如此轻易上当被骗,让人叹息之余,他们的教训也给大家一个警醒,求职时,遇到“安置就业”、“推荐工作”的承诺,多想想,多问问,如果要求缴纳高额费用,更要心里存疑,说不定遇上的就是一个美丽的陷阱。
  防止骗局发生,社会各界也要各尽其职,尤其是刊登虚假宣传的媒体报纸、中介公司等机构,要把好宣传关,让虚假就业培训信息失去扩散传播的渠道。不良培训机构为了广为传播虚假信息以达到诈骗敛财的目的,往往利用有社会公信力的媒体,刊登培训广告,提高信息可信度,吸引迷惑受害者。只要有责任心严把关,再隐蔽再逼真的伎俩也能识破,任何骗子也难得逞。
  网络被用作招工招生诈骗新渠道,要引起注意。一些不良培训机构利用网络散播培训信息,对这些未经有关单位核查的信息,如果网民们防范意识不强,极易上当受骗。识别网上信息的真伪,网民们要有“慧眼”,提高防范意识。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日前发布声明,其新东方国际冬夏令营网站遭到严重复制侵权,不法网站自称为新东方合作机构,是国际夏令营的招生代理。行骗行径如此明目张胆,不是新东方一家的遭遇。
  目前,正值升学招生、毕业生求职就业时期,家长、考生、毕业生们要提高警惕,谨防不良培训机构借招生招工名义行骗。
(刘海燕)

关于本站|征订办法|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北京教育考试院 京ICP备19056224号-2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56号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志新东路9号邮编:100083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