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考试报记者 任卫军
当记者走进圣华亚美国际企业形象企划有限公司时,创办人康迎佳正主持公司的骨干人员会议。
会议结束后,康迎佳笑着从会议室走出来,很有亲和力。这位看上去有些瘦弱的“80后”女孩儿,大专毕业后,边工作边摸索,凭着所学的“广告设计”专业,为自己“设计”出一条创业之路。
上大学没要家里一分钱
康迎佳自幼喜欢美术,一直梦想着能到美院深造,当一名画家或设计师。事实上,她也一直在朝着这个方向努力。可惜,1999年高考因文化课差了几分,她与梦想中的美院失之交臂。
因从小家境不太好,高考后,她不愿用父母的钱去复读,带着失落和向往来到北京,以专业课第一名成绩考入一所艺术院校读设计专业。学设计开销大,为减轻家里负担,她从大一就开始打工。采访中,坐在一旁的母亲心疼地说:“佳佳特别能吃苦,自从上了大学后就没向家里再要一分钱,还给我们买了新房子住,是个很孝顺的孩子。”
那会儿,康迎佳在西单附近的一家面馆打工,学校在大兴,每次往返都要两三个小时。没课时,她一干就是一天,像只陀螺般忙个不停。一次,母亲大老远去看她,她忙得也顾不上和母亲说句话,母亲心疼得直掉泪。大三实习时,康迎佳凭着打工积累的工作经验,被海淀区一家广告公司相中,月薪2500元。“早起的鸟儿有食吃”,此时班里大多同学还未找到实习单位。
创业遇阻“偷”学艺
2002年,康迎佳大专毕业后,辗转换了几家单位,月薪也从二三千元,增到了五六千元。伴着经验和资金的积累,康迎佳不想再给别人“打工”了,她想创业,自己当老板。
2005年,康迎佳找到了大学同学王涛和鞠全勇。凭着以前积累的人脉资源,3个年轻人开起了公司。2007年,公司业务开始停滞不前,康迎佳坐不住了。她想,做“设计”这行,不能离开“主阵地”太久,得到大公司“偷”学艺了。
随后,她应聘到一家业内知名广告公司做起了客服,月薪3000元,不及她以前工资的一半。她并不计较这些。“我是抱着学习态度来的,挣钱并不是目的。客服这个岗位比较灵活,各个部门的人都能接触到。”康迎佳对公司各个部门的工作有了了解,开会时,她坐在最后一排细心听着、记着。
一次开会时,公司老总对一个设计方案不满意。正当众多设计师束手无策时,康迎佳站了起来,她打开电脑,给大家演示了自己的设计方案。独特的创意让老总识破了她的“真实身份”。后来,虽然老板加薪再三挽留,可还是阻挡不了她的创业决心。
信誉是成功“钥匙”
“取经”回来,康迎佳的“设计”路越走越顺,客户已包括万通药业、丰田汽车、蒙牛乳业等知名企业。康迎佳说,做生意,技术可以短期提高,但信誉是打开成功的“钥匙”,来不得半点含糊。
2006年,公司刚步入正轨就接到了一宗“大单”。前期设计很顺利,但印刷时出现了一处小失误。“别管谁的责任,马上重印”,康迎佳听到消息后,不假思索地蹦出了这句话。尽管最后赔了钱,但赢得了客户的尊重。现在这位客户已成了公司的老客户。
还有一次,公司为某汽车公司做展览策划,设计方案让对方很满意,眼看着就能赚笔大钱,但公司临时雇的一位员工,擅自试样车,把车身撞坏了。汽车公司不让修车,非让康迎佳的公司购买“事故车”。“我们有错在先,那是30多万的车啊,我们怎能赔得起呢?”尽管康迎佳很为难,但还是筹款把车买了下来,最后把车卖掉后,公司还是亏了6万元,不过也把客户给留住了。
公司聘的员工大都是美院科班出身,“设计讲求团队合作,在讨论设计方案时,谁都可以随时否决我,但在信誉上绝对没商量。”谈及这条自己“设计”的创业路,康迎佳自信地说:“我的公司还像个小孩儿,才刚刚能站起来。只有站稳了,将来才能快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