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孩子都有梦想,北京二中教师孟艳的童年梦想是穿上红舞鞋,像蝴蝶一样轻盈地起舞。
2009年2月19日,当她与著名书法家、首师大教授欧阳中石先生,北外著名外语教育家陈琳先生一道,当选为2008年首都十大年度教育新闻人物后,她知道,在挚爱的校园舞台上,自己将走得更远。
坚持住,再来一次
尽管曾无数次地想象,自己在流光溢彩的舞台上衣裙飘飘、曼妙起舞,然而,1992年,当18岁的孟艳从舞蹈学院毕业时,她还是决定到二中当舞蹈教师。舞者的生命轨迹由此改变,却从此放射出更加绚丽的光芒。
她喜欢学生瞪着眼睛听自己讲话的样子,虽然她平时可以和学生玩在一起,但一到训练场就像变了个人一样,有时严格到了苛刻的地步。当有个别同学动作不认真或不到位时,她会让全体同学一遍遍地重做。学生们腰酸腿疼,盼她喊停,她依然一遍遍地高喊:“坚持,坚持住!再来一次!”
“坚持,坚持住!”孟艳用这句话激励学生,也激励自己不断向前。当了两年老师后,她发现自己的表达能力、语言魅力,会影响学生对一些要求的理解。她决定提升自己,于是先后到舞蹈学院学习编导,去北大学习文化艺术管理,还去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学习。1996年,她在保利剧院举办了首场个人专场演出校园舞蹈《我们的脚步》。2003年,她举办了第二场个人作品专场《舞动的青春》。2006年,她又创编了关于高考和特长之间矛盾的音乐剧《晴朗天空下》。这些她独自用舞蹈语言创作编排的舞剧都在社会上引起了轰动。
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作为唯一的中学生代表队,他们参加了《笑脸》、《我和你》和入场式标兵的表演。其中55名学生参加了开幕式表演。举“笑脸”的同学每天要在酷暑下训练长达8小时。1公斤重的“笑脸伞”开开合合,不知练坏了多少把,孩子们腿站得麻木僵硬了,依然咬牙坚持。孟艳说,奥运演出会成为这些孩子一生的财富。
当奥运开幕式编导
2008年8月8日,举世瞩目的奥运会在北京开幕。《自然》篇章上演,巨大的太极方阵上场,招招式式体现了中华文明的传承。接下来,“孩子们用彩笔描绘美丽的大自然,用纯真的童心播种绿色的希望,就让我们一起努力,实现诺言,交给世界一个绿色奥运……转瞬之间,鸟巢上方涌现出无数的飞鸟,仿佛在告诉我们,这里就是他们眷恋的绿色家园。”主持人语音刚落,刹那间掌声暴雨一样在鸟巢响起。演出成功了!本篇章导演孟艳激动得像飞了起来。
“没有在校园的积累,奥运这个大舞台不会选择我。”作为开幕式上长8分12秒的《自然》篇章的导演组组长,孟艳是唯一被奥组委聘为开幕式编导的中学教师。
回忆起与参加太极拳表演的数千名演员在一起工作和生活的经历,孟艳的眼睛湿润了。数千人的大场面排练,一个普通的低头、抬头动作都要经过很长时间的训练才能整齐划一,更何况还要蕴涵艺术的表达。《自然》篇章创意一次次地被打回来修改,让孟艳精疲力竭,但还要装出开心的样子鼓励演员说:“你们太棒了,做得很好,导演只是希望你们做得更好。小伙子们!加油!”
孟艳常被演员们感动和鼓舞。六七月的北京午后,炙热的太阳把人的皮肤晒得发烫,可少林寺塔沟武校的孩子们已经在训练场上开始了训练。十几分钟后,他们就全身汗淋淋的了,尽管教练不断地往人群中泼水,帮助孩子们消暑,但还是不断有学生头痛、恶心甚至晕倒。开幕式结束后,武校的孩子发来短信说:“训练时我们特恨你,训练得太苦了。”但回到家乡,听乡亲们夸赞,我们又从心里说:‘孟导,我们爱您。’”
17年来,在校园舞蹈这个最难出彩的中学教育项目中,孟艳舞出了一片赞誉、一片绚丽。她创编的作品《红扇》、《欢腾》、《如火青春》荣获CCTV舞蹈大赛金奖,全国“群星杯”舞蹈大赛金奖、中小学生艺术节金奖等国家、国际级金奖70多项。她带的北京二中舞蹈团成为享誉全国的明星团队,有人说它代表了国内中学舞蹈的最高水平。
热爱舞蹈的孟艳在教师这个看似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开辟出了属于自己的一片绚丽天地。
(北京考试报实习生 徐 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