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职进高峰期警方支招防“招聘陷阱”
发布时间:2011-02-21
期号:
“大量招聘”、“急聘”、“常年招聘”、“高薪聘请”……春节过后,随着又一轮求职热潮到来,一些不法分子利用部分人求职心切的心理抛出“诱饵”,采取各种手段引诱应聘者上当受骗,对此海淀警方结合实际发案,发布了三种常见招聘诈骗案件特点,提醒广大求职者不要轻信骗子的谎言。
招聘骗术一:
见面缴费
这类诈骗案件发案最为普遍。嫌疑人多通过小广告、网络、短信、报刊等媒介,打着高薪招聘的幌子诱骗求职者面试。面试后,对方以缴纳服装费、体检费、培训费、保险费、押金、手续费等名义收取应聘者钱款。应聘者缴费后,嫌疑人假称带事主去看工作单位,以各种理由让事主在门口等待,自己则从其他出口逃离。事主发现为时已晚,对方电话关机,回到面试地点人去楼空。
还有一种情况是事主缴纳各种费用后,所谓的“招聘单位”只开具费用收据但不盖章,而后找各种借口不为事主安排工作。当事主要求退款时,行骗者就和事主捉迷藏,等钱骗得差不多了就逃之夭夭。
一些“黑中介”骗取事主缴费后,双方签下合同(盖假公章),约定中介公司半年内负责为事主找到工作。在随后的时间里,中介公司没为事主找任何工作。事主每天打电话催问,然而始终没有着落。当事主上门讨说法时,才发现人去楼空,最后一打听才发现遭遇“黑中介”。
▲警方支招
不要相信路边招聘小广告,切莫理会手机接收到的招聘短信;在面试前要认真了解招聘单位的相关情况;到正规的人才市场选择有工商营业执照的正规劳务中介单位求职,要注意查看中介机构是否悬挂有合法证照、收费标准及相关退费规定;应聘过程中留意招聘地点是否固定或正规,要保存好求职相关资料,如收款收据、推荐函及其他材料,以便被骗后能有效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应聘时保护好自己的证件,不要将身份证、暂住证等证件随意交给招工者,以防出现问题。
招聘骗术二:
监控面试
这是目前出现的一种新型招工诈骗案件。事主在网上看到某高级酒店正在招聘,于是按照网上电话与对方联系。对方说,春节前,该酒店走了不少员工,现要招聘工作人员,因为是五星级酒店,薪酬丰厚,请事主到酒店进行面试。事主如约来到酒店。酒店装饰豪华,十分讲究。随后事主拨通了对方所留电话,接电话的人开始说让事主等会儿准备面试。过了十多分钟,对方又来电话,说不用面试了,酒店有关部门已通过监控录像对事主进行暗中“面试”,认为事主符合招聘条件,“面试”已经通过,过几天就可以上班。但是要事主先缴纳押金和体检费,公司不要现金,直接将相关费用汇入公司账号。随后,事主从银行向该账号汇入数千元钱。汇款后,事主打电话询问何时上班,被对方告知听通知。此后,事主再也打不通对方电话,而询问该酒店被告知根本没有招聘。
▲警方支招
求职者可通过网络搜索、查询招聘单位的信息,如果是骗局,或许能发现已有类似经历或已识破骗局的相关信息;对招聘者所留下的联系电话及信息关键字进行搜索,如果发现最近一段时间里,同一个电话号码在不同网站或为不同招聘单位的联系方式时,就很有可能是骗局;对于没有面试就被录取的要提高警惕,对于没见面就要钱的招聘更要提防。
招聘骗术三:
熟人帮忙
此类诈骗案件中,嫌疑人往往吹嘘自己门路广、关系多,可以通过“关系”帮事主找到“好”工作,但为了疏通关系需要花钱,等事主交钱后,要么骗子不见踪迹,要么好工作遥遥无期。
▲警方支招
海淀警方通过对近几年抓获的利用熟人帮忙找工作进行诈骗的嫌疑人分析发现,嫌疑人与事主之间往往是“半熟脸”,双方相识的途径有三:事主与嫌疑人是通过中间人认识的,对骗子的情况只是由中间人进行介绍,没有更深的了解,有的甚至连真实姓名都不知道;事主与嫌疑人以前由于工作、学习、生活中的交流算是“熟人”,但联系并不密切,事主并不了解对方近况,而实际上嫌疑人的工作、住址均已发生变化;嫌疑人故意在网上留言,声称能帮助找工作并留下联系方式,事主遂与嫌疑人联系相识。这类招聘诈骗其实手法老套,但却能利用求职者的心理而得逞,正规单位的聘用工作有着比较严格的程序和规定,求职者不要相信旁门左道,以免落入诈骗陷阱。
(北京考试报通讯员 董 瑞)
(2011.2.19)(626期)
招聘骗术一:
见面缴费
这类诈骗案件发案最为普遍。嫌疑人多通过小广告、网络、短信、报刊等媒介,打着高薪招聘的幌子诱骗求职者面试。面试后,对方以缴纳服装费、体检费、培训费、保险费、押金、手续费等名义收取应聘者钱款。应聘者缴费后,嫌疑人假称带事主去看工作单位,以各种理由让事主在门口等待,自己则从其他出口逃离。事主发现为时已晚,对方电话关机,回到面试地点人去楼空。
还有一种情况是事主缴纳各种费用后,所谓的“招聘单位”只开具费用收据但不盖章,而后找各种借口不为事主安排工作。当事主要求退款时,行骗者就和事主捉迷藏,等钱骗得差不多了就逃之夭夭。
一些“黑中介”骗取事主缴费后,双方签下合同(盖假公章),约定中介公司半年内负责为事主找到工作。在随后的时间里,中介公司没为事主找任何工作。事主每天打电话催问,然而始终没有着落。当事主上门讨说法时,才发现人去楼空,最后一打听才发现遭遇“黑中介”。
▲警方支招
不要相信路边招聘小广告,切莫理会手机接收到的招聘短信;在面试前要认真了解招聘单位的相关情况;到正规的人才市场选择有工商营业执照的正规劳务中介单位求职,要注意查看中介机构是否悬挂有合法证照、收费标准及相关退费规定;应聘过程中留意招聘地点是否固定或正规,要保存好求职相关资料,如收款收据、推荐函及其他材料,以便被骗后能有效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应聘时保护好自己的证件,不要将身份证、暂住证等证件随意交给招工者,以防出现问题。
招聘骗术二:
监控面试
这是目前出现的一种新型招工诈骗案件。事主在网上看到某高级酒店正在招聘,于是按照网上电话与对方联系。对方说,春节前,该酒店走了不少员工,现要招聘工作人员,因为是五星级酒店,薪酬丰厚,请事主到酒店进行面试。事主如约来到酒店。酒店装饰豪华,十分讲究。随后事主拨通了对方所留电话,接电话的人开始说让事主等会儿准备面试。过了十多分钟,对方又来电话,说不用面试了,酒店有关部门已通过监控录像对事主进行暗中“面试”,认为事主符合招聘条件,“面试”已经通过,过几天就可以上班。但是要事主先缴纳押金和体检费,公司不要现金,直接将相关费用汇入公司账号。随后,事主从银行向该账号汇入数千元钱。汇款后,事主打电话询问何时上班,被对方告知听通知。此后,事主再也打不通对方电话,而询问该酒店被告知根本没有招聘。
▲警方支招
求职者可通过网络搜索、查询招聘单位的信息,如果是骗局,或许能发现已有类似经历或已识破骗局的相关信息;对招聘者所留下的联系电话及信息关键字进行搜索,如果发现最近一段时间里,同一个电话号码在不同网站或为不同招聘单位的联系方式时,就很有可能是骗局;对于没有面试就被录取的要提高警惕,对于没见面就要钱的招聘更要提防。
招聘骗术三:
熟人帮忙
此类诈骗案件中,嫌疑人往往吹嘘自己门路广、关系多,可以通过“关系”帮事主找到“好”工作,但为了疏通关系需要花钱,等事主交钱后,要么骗子不见踪迹,要么好工作遥遥无期。
▲警方支招
海淀警方通过对近几年抓获的利用熟人帮忙找工作进行诈骗的嫌疑人分析发现,嫌疑人与事主之间往往是“半熟脸”,双方相识的途径有三:事主与嫌疑人是通过中间人认识的,对骗子的情况只是由中间人进行介绍,没有更深的了解,有的甚至连真实姓名都不知道;事主与嫌疑人以前由于工作、学习、生活中的交流算是“熟人”,但联系并不密切,事主并不了解对方近况,而实际上嫌疑人的工作、住址均已发生变化;嫌疑人故意在网上留言,声称能帮助找工作并留下联系方式,事主遂与嫌疑人联系相识。这类招聘诈骗其实手法老套,但却能利用求职者的心理而得逞,正规单位的聘用工作有着比较严格的程序和规定,求职者不要相信旁门左道,以免落入诈骗陷阱。
(北京考试报通讯员 董 瑞)
(2011.2.19)(62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