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考试报记者 马海丽
近日,一则“北大女硕士在美失联”的消息受到国内外媒体广泛关注。近期频发的留学安全事件,对即将赴国外留学的学生来说,在原本兴奋、好奇的心上又增添了一份紧张和不安。其实,危险是小概率事件。为了避免危险情况发生,留学生也要提前了解如何应对。
抢劫:除非有生命危险 否则不要抵抗
中国驻法国使馆提醒,一旦留学生遭遇盗抢,要及时报警并向使馆求助。学生的重要财物要妥善保管并分别存放,对护照、居留证、信用卡等重要证件进行复印备份。
如果遇到抢劫,除非感到有生命危险,否则不要抵抗或还手,以免造成更大的伤害。学生要保持冷静,尽量观察抢劫犯的特征,事后马上报警,尽可能向警察详细描述抢劫犯的特征。
“留学安全是学生家长为孩子选择留学国家时最关心的问题。”藤门国际北京分公司咨询总监刘芳一说,留学生在选择学校和住宿时,可参考美国新闻网(www.thedailybeast.com),该网站有一个功能:以所在地方为圆心,画一个大概五英里的半径,在这个区域内,发生抢劫、杀人、强奸等犯罪的数量会呈现在网站中。学生要避开那些危险率高的区域活动,尤其是晚上,避免单独到这些区域活动。
留学生在国外要低调,不要随身携带大量现金,也不要佩戴贵重珠宝。在美国,实施抢劫的人普遍生活在社会底层。他们的目的是为了拿到钱。刘芳一建议,留学生的钱包里放大概三十到五十美金零花钱就够了。一旦遇到抢劫,最理智的方法是把钱、手机等财物直接给对方,这样不仅不会造成重大财物损失,也能顺利脱身。
欺凌:自我保护 保持镇静
出门在外,家长担心孩子被欺负。其实,国外留学还是比较安全的,因为有较完善的关于欺凌的法律法规。
美国驻华大使馆教育官员陈念慈表示,为所有学生提供安全的学习环境对美国学校管理者来说很重要。美国大学为学生提供许多安全预防方面的信息,学校的国际学生指导老师也会提供有用的建议。学生和家长可通过访问学校网站了解相关内容,包括校园安全联系人的信息。
业内人士指出,如果遇到校园暴力,学生要保持镇静,不要惊慌,可采取迂回战术,尽可能拖延时间,有勇有谋地保护自己,争取有机会求救。
当自己和对方力量悬殊时,要尽可能保护自己,并通过理智和有策略的谈话或借助环境使自己摆脱困境。遇到自己和对方力量相距不太远时,可考虑使用警示性语言击退对方。但要避免使用恐吓性言语,以免激发对方的逆反心理。
此外,学生也要及时跟家长和老师沟通情况,不要在忍气吞声中一个人默默承受身体和心理上的痛苦。家长知道孩子遭遇校园暴力后要第一时间和学校沟通,了解孩子在校的真实情况,并拿起法律武器保护孩子。
失联:建立朋友群 尽快求助
近日,“北大女硕士在美失联”的消息受到国内外媒体广泛关注。据悉,北大女硕士章莹颖今年25岁,前往美国伊利诺伊州大学香槟分校(UIUC)做访学交流,于6月9日下午失联。
原美国白宫特别助理黄征宇10岁移民美国,在美国留学、生活多年。他表示,在美国,安全是一个重要话题。学生通常会遇到两种情况,一是被陌生人抢劫、绑架;二是被熟悉的人抢劫或绑架。有研究表明,第二种情况发生的比例偏高。因为面对熟人,我们通常没有防备,不会反抗。
“目前,来美国学习的中国留学生越来越多,并且很多都是一个人出国读书。”黄征宇说:“和几个朋友建立微信群很有必要。学生外出时要在微信群中告知朋友,并随时保持联系。”
在美国,人口失踪24小时之后才能报案。但一个人如果失踪一两天还没有被找到,那他可能被找到的机会就变得很小。所以,24小时之内发生的事情也很重要。当同学外出几个小时联系不上时,要尽快通知学校。如果知道该同学所去的区域,还可联系当地非营利机构,如社区活动中心、教堂等寻求帮助。
夜出:结伴出行 随时报警
美国亚利桑那大学国际市场专员高艳表示,夜晚是歹徒作案的高发时段,留学生要尽量减少夜间出行,晚上不要一个人去偏僻的地方。如果确实有需要,最好结伴而行,但不要搭陌生人的车,也不要在路上拦截别人的车,更不要给拦车的陌生人停车让其上车。
在美国,每所学校都会雇用警察和保安维护校园安全。有些地区晚上单独行走是不安全的。许多大学为那些下课后或晚上在图书馆学习完需要走回宿舍的学生提供护送服务。学生可向所在大学的国际学生办公室询问,看是否有这样的服务。
如亚利桑那大学位于美国亚利桑那州图森市,学校有校内警察局,还有很多报警装备。这并不是因为学校的犯罪率高,而是因为可以更好地服务学生。“学生如果在校园内觉得有异常情况,可随时报警。经过专门测试,校报警装置平均反应时间为6秒。”高艳说,学校还有安全乘骑服务。如果晚上在图书馆学习较晚,担心回去不安全的话,学生可打电话给校园警察,请他们护送、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