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马海丽
2017年留学人员回国服务工作部际联席会议近日公布了一组数据:截至2016年底,我国留学回国人员总数达265.11万人,形成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规模留学人才归国潮。而海归在回国就业中的问题提醒着有留学打算的学生和家长,要将职业规划前置。
就业机会吸引海归
业内专家预测,未来5年,中国可能迎来“进大于出”的人才历史拐点,从世界最大人才流出国转变为主要的人才回流国。出国留学完成学业后选择回国发展的留学人员比例由2012年72.38%增至2016年82.23%。
“我周围许多朋友这几年都陆续回国工作、创业,发展很不错。”在美国从事计算机软件开发工作的孙宇,不久前专门回国参加了一家创业公司的面试。如果能发挥自己的专长,薪资满意,他会考虑回国发展。
教育部部长陈宝生认为,形成回国潮是因为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为留学生回国就业、创业提供了动力,创造了条件,培养了典型示范。动力,即海外留学人员回来,可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学术追求。条件,是说有了人生出彩的机会、学术发展的条件。
热门专业就业遇冷
当初出国留学时,许多学生希望选个有“钱”景的专业,例如商科、金融等。而目前这些专业因选择人数过多,毕业后的就业竞争更加激烈。由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研究编著、社科院社科文献出版社出版的国际人才蓝皮书《中国留学发展报告(2016)No.5》数据显示,海归就业较集中的行业是金融业、传统制造业、教育科研、电子信息,分别占到19.4%、11.5%、10.8%、9.6%。而另一个数据显示了海归当初专业选择与毕业后就业的差异,仅有16.5%的留学回国人员在所学专业与实际从事工作的匹配度方面选择“非常匹配”。对当前工作持“非常满意”态度的仅为3.5%,选择“满意”的为27.1%。
因此,在出国留学选择专业时,还要兼顾兴趣和未来就业方向。对于学生家长挥之不去的名校情结,《The Economist》做过一个关于美国大学选择与回报的调查研究。大数据表明,从未来收入水平看,“学什么专业”比“在哪里学”更重要。其中就工科/计算机/数学等相关专业来说,好学校出身的学生,和相对较差学校出来的学生,其平均投资回报率基本在一条线上。
职业规划尽早开始
海威时代国际人才职业发展研究院邓曙航表示,对准留学生来说,一项必备的功课就是自己的职业规划。尽早摸清就业行业和职业的实际情况,尽早开始计划自己的职业发展之路,并把留学规划作为长期职业生涯发展的一部分。这样才能确保所选的专业、课程、研究、社会实践、实习等活动是有统筹规划的,并为未来就业服务。
有人认为,留学的投入与产出比差距太大。花一大笔钱送孩子出国留学,回国就业并没有太多优势,不值得。其实,出国留学不能只看眼前,《中国留学发展报告》数据显示,海归3年后薪资高于同级国内毕业生,海外读研毕业生在毕业3 年后平均薪资会有进一步提高,较之国内同届研究生高逾千元。
CCG分析称,留学人员的海外留学经历能提高其在职场中的就业竞争力。也就是说,留学生只要能够坚持住,度过最初的找工作以及适应期,之后在工作中所爆发的潜力将大于同届国内毕业生。
从调查报告分析看,虽然出国留学面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但对有条件的家庭来说依然是不错的选择。留学毕业后的就业选择和后续发展也证明,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讲,留学经历对其开阔眼界,增长学习能力和提高自我认知都有极大的帮助。
出国留学不仅是为了之后谋生之路走得顺畅,更重要的是打破陈旧的思维方式和一成不变的舒适区,最终把自己雕琢成最喜欢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