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英语学习的持久战
2013年8月17日 我参加了一次雅思考试。那时我大二,第一次考没有任何压力,而出成绩时我在台湾。我的第一个雅思分数是8分,这个成绩确实在大大小小的交流项目申请中证明了我的英语能力。
2015年2月7日,再战雅思。两年间雅思也变了许多。随着越来越多的美国高校认可雅思成绩,考试难度增加了,考试服务也变好了,查成绩时反而没有第一次那么坦然。我在iPad上点开界面,就这么豁然开朗——8分。
准备这两次雅思的过程中,我看似准备不是特别用心,实际上无时无刻不在准备着。接下来,我给大家说说我的英语学习故事。
哈利波特=完美的英式英语
我是千千万万追Harry Potter十年的哈迷之一。小学刚到上海时,我就在电影院里看了这部电影,自此一发不可收拾。但真正让我把哈利波特与英语联系在一起的,是初一时央视 “第十放映室”栏目播出的《哈利波特与阿兹卡班的囚徒》的原版电影节目。那一刻,我意识到英音原来那么美,英国是那样一个令人神往的地方。之后,我对待英语课的态度完全转变了。
英语课上一步一个脚印
用超过5种颜色的粗粗细细的笔,在笔记本上记录英语语法,老师要求背的课文都滚瓜烂熟,默写单词、词组从来都是认真准备。我在每本英语笔记本的扉页上,都写上这样一句话:English is my favourite.
从初中到高中,每天的笔记内容我都会在当天回家的路上复习完毕。我从来不给自己贴上“学霸”的标签,只是按照自己的步伐一步一步向前走。
新概念英语两天背一篇=潜移默化磨炼英音
中学那会儿,我会时不时复述哈利波特电影里的台词,以模仿英音的发音方式。潜意识里,我一直把英音当作英语,尤其是剧中女主角扮演者Emma Watson的牛津音。但真正系统的发音,来源于爸爸初中时一步一个脚印让我两天背诵一篇的新概念。
那时候抵触心理还是有的。从新概念第二册背起,每隔一天就背给爸爸听。一开始觉得有些难度,但到后来,我竟慢慢适应了。第二册背完,我又自发开始背诵第三册。最近,我已经开始背第四册了。有一次,我花了两个小时就背完了一篇新概念四里的长文。经过不断努力,我发现理解着背就不累。
参加各种英语竞赛=使用英语不怯场
初中那会儿孩子的生活中没别的,基本都是在一个个无缝对接的比赛中度过的,我自然瞄着英语比赛。从初中到高中,我参加过“希望之星”,拿了个三等奖;参加过母校上外SISU的“外教社”演讲比赛,获得第七名……经历了这么多场竞赛后,我觉得自己在台上只会说Big Words,组词用句都像写作文,反而到了即兴演讲问答,就容易败下阵来。所以,我决定不再继续站上演讲台,开始有意识地锻炼在实际生活中使用英语交流的能力。
英语竞赛的经历是我人生中一笔宝贵的财富。在此期间,我习惯了背英语长文,掌握了英语演讲的节奏。
二战雅思
因为有那么多的英语积累,准备雅思时,我的重点是摸清考试思路。大家可以选择适合自己英语能力及相应备考阶段的参考书进行针对性复习。考前严格按照时间模拟几遍,要有紧迫感,这算是铁律了。这也许是我所能给出的与雅思相关的仅有两条建议。
考前高强度准备,如能帮你带来一份好成绩,自然是一件乐事。语言学习,重在平日积累。厚积而薄发,也是一种不一样的应试心态。
(姜昱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