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考试报记者 马海丽
新东方前途出国近日发布《2016中国留学白皮书》。对比2015年和2016年的数据,中国留学市场及学生和家长的“选择”发生了很大变化。此次数据来源于全国27个城市的线下调研和腾讯、网易、新东方自媒体等线上渠道调研的3632份有效问卷。
留学意向:孩子自己有想法
“孩子之前曾到美国游学,喜欢那边的课堂氛围,回来说想去读本科。”学生家长王女士说。相比以前父母因为种种原因想送孩子出国留学,现在更多是孩子自己有想法。
在今年的调研中,高中阶段有留学意向的学生占27%,家长占24%。而本科阶段产生留学意向的学生占45%,家长占20%。
在计划留学的学生中,29%有国外学习经历。这种短期国外学习经历也能作为学生未来规划留学的一种基础,在留学决策前,对海外学习生活先建立感性认识,看自己是否适应留学生活,判断如何选择留学国家、具体院校和专业。这也是当前留学群体更理性的一种体现。
面对孩子的想法,中国家庭十分民主,“全家共同决策”和“学生本人决策”占比最高。对比不同申请阶段学生的数据可发现,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本人自主决策占比明显增加。
目的地选择:家长务实,孩子自我
白皮书数据显示,留学人群对“未来就业前景”和“提高外语能力”的需求比去年分别提升5%和3%,而对“受身边朋友同学影响”“国外气候好”等因素的需求则有所降低。
对于留学目的地的选择,孩子与家长也存在较大差异。孩子更看重“拓宽国际视野”“学习国外的先进知识”等,而家长考虑得更务实。
“家长还是希望孩子出国之后有更大提升空间,无论是教育还是就业方面。与家长相比,孩子更希望出国提高个人能力。可以看出,孩子是比较自由的,而家长相对比较焦虑。”新东方前途出国常务副总裁孙涛在分析数据时解释道。
专业选择:热门仍热,冷门不冷
对比2015年数据,选择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这4个留学大国的人群比例有所下降,新加坡、日本的关注度提升。
在留学意向国家对比中,家长对美国、加拿大更感兴趣,分别占全部家长人群的54%和23%。而孩子的选择趋于多元化。孙涛表示:“未来可以预见的是,留学人群选择的主流国家依然是这4个留学大国,但在留学目的地的选择上会显示出明显的长尾效应。尤其是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以及国际交流互动频繁,未来欧洲、南美、中亚国家可能会成为学生的新选择。这部分人虽然不会很多,但会显示出‘热门仍热,冷门不冷’的长尾效应。”
同样值得关注的是,在选择留学目的地时,孩子更关注“国家文化”“心仪名校”“语言环境”,而家长更关注“教学水平”“安全问题”。近两年,留学生在海外的安全问题一直是家长的首要顾虑。
学校选择:“适合专业”超越“学校排名”
白皮书的调查数据显示,在“倾向的学校世界排名”调查中,23%的孩子和30%的家长选择世界排名前50位的学校。家长名校情结依然严重,但令人欣慰的是,“适合的专业”超越“学校排名”,成为选择学校的首要因素。
选择学校时,孩子和家长对“学校排名”这一因素的关注度均有所下降,取而代之的是“适合的专业”。孙涛坦言:“很多家长选择学校时会纠结学校排名和专业合适度,通俗地讲,就是在要‘面子’还是要‘里子’上纠结。一直以来,国人的名校情结明显。但是通过白皮书可见,现在家长和孩子选择出国学校和专业时越来越切合实际,距‘面子’到‘里子’的平衡拐点越来越近,选择变得更加理性、务实。”
未来选择:多数留学人群无移民计划
对比两年数据,得出一项非常值得高兴的发现:计划留学人群对于留学毕业后的目标有更明确的规划。
对于“毕业后的就业意向”这一问题,选择“不确定”的比例从34%下降到24%,近半学生表示先在当地工作一段时间再归国就业。明确的规划可以帮助学生在留学中获得更大收益。
今年的留学白皮书还首次加入留学考试规划和回国就业问题,为学生和家长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