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美国大学会组织校园访问类的活动。我认识的同学中有三分之一到一半的人参加过这类活动。校园访问主要是了解学校环境。每所大学都有自己的特点,有时参观人员一踏入学校的大门,基本上就会有感觉了。大学为了招生,大概会在2月至4月邀请有意申请的人到学校看看。
学校的这类活动大同小异。一般是学校的人或高年级学生带着参观人员在学校里到处走走,看看学校的古老历史及良好的环境。我个人认为这种“旅游”用处不大。如果能进教学楼里看看课堂到底什么样,或听一门课,就再好不过了。参观人员在课上不一定会有时间跟学生或教授聊天,但有机会就要多跟他们交流。作为过来人,他们的观点可能对参观人员做决定更有帮助。
如果有机会参加上述活动,参观人员要记得索取联络方式或者明信片。愿意参加这类活动的教授或学生肯定热爱自己的学校,认识他们、向他们提问会是个不错的选择。
对于选择学校来说,教室及各种学术单位不是唯一要考虑的。比较实惠的校园访问会带着参观人员去食堂、宿舍、图书馆、体育馆等地方。如果活动允许,参观人员可随便找个同学问问伙食怎么样、图书馆是否适合学习、体育馆什么时候有空位等实际生活问题。如果想参加体育活动,这趟“冒险”中要找机会跟教练谈话。
关于参观校园,我还有几条小建议:不少学校有校报。参观人员要记得留意校园内部的各种黑板、通告板及其他可以贴广告的地方,以了解这所学校学生的活跃度及其他关于俱乐部方面的东西。
注意安全设施。不是说要注意人身安全,而是当参观人员跟大家在校园内部游逛时,要好好观察校园内部的设施。如果学校比较大,是否有校内的公共汽车或者其他服务?是否在学校里看到过警卫?校内及附近是什么样的地形?晚上活动会安全吗?一般学校不会让人主动接触安保人员。但如果参观人员对这类事情有忌讳,就要及时了解实况。
有些大学基本上是半学校半城市的混合体。了解城市也很重要,如果城市有特别活跃的音乐传统,学校是否本身有相关的合作也是要掌握的信息。
如果有机会,参观人员可选择在校内呆一晚。这是了解学校的最好机会。有些人喜欢热闹,有些人喜欢清静。半夜12点时,大家是乖乖睡觉还是开始狂欢,住一晚上就知道了。
(作者:Han Dongdong, PhD candidate,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at St. Lou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