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考试报记者 马海丽
学生家长在选择国际学校或国际部时常听招生老师介绍,“我们用的是IB体系”、“我们用的A-level体系”。近几年的留学热带动了国际学校、国际部招生热。1月24日,清华大学附中校长王殿军跟数百位学生家长聊起关于“国际教育发展的构想”。
王殿军介绍,常见的国际课程有IB、AP、A-level。IBDP课程是国际文凭组织(IBO)为高中生设计的为期2年的课程。IB课程体系起源于日内瓦国际学校,主要是为在不同国家学习生活的外国学生保持一贯的教育。英国或美国本土学生并不学习IB课程。该课程在美国大多用于接收外籍学生的国际学校。IB课程是英国和欧洲比较流行的一种国际通用课程,管理非常严格:学校要申请,考试要求统一,老师要有IB证书。
另外一种比较流行的A-level课程体系是英国常规课程,也是英国高中最后2年的课程,目前有不少学校使用这一课程。王殿军说:“如果国际学校从1年级招到12年级,你要问它是什么体系。如果是A-level,要问他从7年级到10年级是什么课,是否跟英国一致。”A-level理论上也只有2年,非常难学,可选择的课程很多。
AP和A-level、IB都不一样。A-level、IB至少是最后2年的课程。AP是美国高中高年级选修课里的若干门高端选修课,所以不能被称为教育体系。简单说,美国高中课程分三大层次,一般课程或标准课程、荣誉课程、AP课程。因此,家长在咨询时一定要问学校其他课是什么,高中的另外2年学什么。AP课程充其量说是个国际学校高端选修课。
开展国际教育要么自己研发,要么直接采用国外课程。负责任的学校要完整设计从1年级到12年级的课程体系。如果高段用的是美国AP,最好前面也偏向于美国常规体系。AP是生长在美国常规初高中课程体系基础上的高端课程,不能底下拿着IB的底座,上面放一个AP的帽儿。教育不是随便搭积木,知识也是有体系的。
王殿军说,国际学校不能把国外给外国学生准备的东西直接搬来用。清华附中2009年开始在校本部举办国际部,积累了丰富经验。清华附中参考、借鉴,并融入本校对教育的理解,自己开发了一系列课程,包括功能课、人文与社会、外教核心课程、俱乐部、拓展类课程等,都是比较专业的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