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理工大学学生 陈 钏 文并摄
BIT美韵英语协会(Pretty English Association)在北京理工大学已拥有16年历史,是现今校内唯一和外教老师亲密合作的语言类学生社团,举办过Coffee House(咖啡屋)、英语角、美韵邮局等兼具娱乐、学习和思考的学习活动。它并不是一个英语尖子自娱自乐的团体,而是向全校开放的、服务全体同学的社团组织。协会的宗旨是”More than English(不只学英语)”,旨在让美韵为学生提供不只英语学习方面的收获。学生在其中获得的锻炼不止步于口语练习,还能获得难忘而有意义的大学校园体验。
我大学里一半的青春都奉献给了美韵英语协会的建设,服务着有“驾驭口语”愿望的学生。从小我对英语就有浓厚兴趣,在生活中也能自信地学习和运用英语,长年累月形成了良性循环。进入大学,我看到尽管有不少同学有提升口语水平、与外教老师流畅交流的欲望和需求,但苦于缺乏专业机会,只能自行招募口语伙伴进行练习。因而我加入美韵英语协会后就致力于和志同道合的伙伴一起构筑纯英文练习环境。我和社员们一同设计了近20场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我们在“咖啡屋”用咖啡的香气氤氲中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在“春季运动会”消解语言学习的压力,利用“美韵邮局”和“北外联谊”的契机满足学生交友的需求。每逢四六级考试,我和协会内其他经验丰富的社员会主动为同学答疑解惑或组织模拟考试,并在公众号上发布听力、阅读、写作、翻译题目的备考技巧,力求解决考生的“燃眉之急”。
我最关心的是何种主题活动能吸引不同专业的学生参加,何种形式能兼具趣味和意义,并重娱乐和思考,让学生取得“不只学英语”的进步。每个项目的工作细节都相当繁琐。我多次进行自查,力求让前来练习的参与者获得更好的学习体验。因为活动是面向全校,所以必须以高标准要求完成任务。我一直认为,说一口流利的外语不是终点,当我们走出校门的那一刻这门技能得以服务于跨文化交流,得以为自己创造出“不只学英语”的价值才是真正目的。基于此,我和社员们革新了传统主题,设计了以中华文化为主旋律的系列活动——这也是我印象最深刻的活动。当社团第一次举办英语沙龙时,我请参与者主动向外教老师表达中式教育特色,引导大家思考中西教育模式的异同点,并输出各自的见解,让跨文化观点得以碰撞,产生新的火花。主持英语沙龙时,我默默记录下所有人的名字,尽量均匀地分配发言机会,耐心鼓励缺乏自信的学生多加尝试,在营造轻松氛围的同时让每位参与者得到充分锻炼,获得外教老师的赞扬,这一方法而后也在社团内得以推广。除此之外,我们与外教老师首次举办了春节主题的“咖啡屋”,教室挂满了红灯笼、对联、“福”字等充满浓浓年味的装饰品,光是发在朋友圈的照片就引起了诸多学生的好奇与羡慕,为美韵吸引了更多人气。赶来参加活动的学生更是“反客为主”,热情地“教”外教老师各项中华传统习俗,分享过年趣事。相较于被动地听,用英语聊起我们引以为傲的节日时,学生脸上都挂着自豪,介绍时也更显自信与从容。
在报名极其火爆时,我和其他的“豌豆们”(PEAer)都会主动提供自己的名额给协会外的学生,但往往最有成就感的还是站在一旁默默服务的我们。活动后,我总会组织社员不厌其烦地进行复盘,不断在最能激发同学们热情与思考的策划上创新与进步。以前的我尚为稚嫩,还是会注重个人得失;而我如今最大的成长,就是体会到了服务他人所带来的无限成就感。美韵英语协会的发展离不开每一位成员的坚持,更离不开学校为社团提供的服务保障与资源支持。我希望帮助更多的人掌握流利的外语,服务于所学学科和跨文化交流,为自己的人生、学校创造出“More than English”的价值。“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我们在自己的青春里为同窗的腾飞助力。而这种精神在我所在的学生社团已传承15年,未来还将生生不息地在校园传递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