逸菲小友

发布时间:2021-03-17 期号: 1538期

北京市第一七一中学教师 晏 辉

 

  逸菲跟我来了个微信“快闪”:“老师好”“注意身体”“老师再见”。看似一个完整的聊天过程,其实被她“按了快进”,我的手机在几秒钟内接连响了三下后,就跌入了夜一般的沉寂。正备课的我隔屏也能看到她此时的表情:激动不已,凝神企盼,既而眼帘一垂,撇嘴一笑。我哭笑不得:这孩子……

  高一的时候,逸菲没给我留下什么印象。高二选文科之后,她是不多的我教过的学生之一。也不知是不是仗着这层熟悉,彼时的她显得异常活泼,总是趁我不注意的时候用手机拍我:有时是我上课的某个瞬间,有时是我课余给同学答疑的一刹那,有时是我中午斜靠椅子小憩的时候……等发给我看时,我才知道并不是我的什么“靓照”,而都是些夸张的“怪异”表情,被她配上各种语词,做成了“表情包”,散播到同学之间。我努力塑造的严肃正经、不苟言笑的形象大毁,几次三番板起面孔表示抗议。她非但不以为意,反而“嬉皮笑脸”:“老师,您不觉得很好玩吗?”这么说着,又将手机对准了我!我赶紧“落荒而逃”,自此假装不理她,心里却直犯嘀咕:这孩子不会是《闺塾》中的春香吧?不久后的家长会上,逸菲的父亲激动地跟我说:“您知道吗,我家逸菲可喜欢您了,每天回家有说不完的关于您的事情。”我才明白,这是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在用独属于她的方式表达自己对老师的情感。

  我这人慢半拍,经常赶不上社会潮流。当微信已经成了最常用的交流工具时,我还在用着短信。当要帮一个朋友修改一份用微信发来的图文格式文稿时,我是老虎咬刺猬——无从下嘴。不知怎么,我当时想到的第一个求助的人就是逸菲。虽是高二,可她们午休的时间被挤压得如干扁的影子。尽管如此,她还是用了三个中午,帮我把那份稿件转换格式移到了我的电脑里,这才使我后来及时完成了朋友的任务。我说:“谢谢你啊。”她边转胳膊边起身回教室:“这有什么啊。”说前红霞晕脸,说时笑如桃花。

  高三时,她成了“北清”的种子,我们这些老师一下子责任重大。每每看她作文,我就气不打一处来,就这水平,还考“北清”呢?没成想,她却不恼,反而笑着哄我:“老师,消消气,消消气,生气对身体不好。”嘴上责怪心里立马后悔,女孩子脸皮薄,以后可别不来了。结果我的担心纯粹多余,她问作文反而更勤。有时我吃完午饭刚走到办公室门口,就见到站在我座位旁边的她了。某一天,我刚“批”完她的作文,她没有离开,而是从袋子里掏出两盒“西瓜霜”,“讨好”地说:“老师,您给我改作文,说话太多,看您咳嗽,就给您买了这个。”这还不算,没几天她又抱了一个粉色的毛绒玩具过来,也不说话,自己一个人前前后后,左调调,右试试,直到位置和姿态都满意了才撒手,然后一本正经地跟我说:“老师,它是我最喜欢的玩偶,除了您,不许任何人动。”我用诧异表示不满:“搞没搞错,这可是我的地盘?我可没那闲工夫给你看着它。赶紧拿走!”她却耍赖地说:“那可不行,它在这里,我每天就可以名正言顺地来看它了。”我哭笑不得。

  当然,她也真的让我生过气。每周我看晚自习时,离放学还有五分钟甚至十分钟,她就开始收拾东西,一阵毫无顾忌的响动之后,只见她移出桌子底下的双脚,伸到过道,然后侧转身子,只等一声铃响就冲出门去。几次之后,我忍无可忍,就跟她说:“还有好几分钟,能做不少事情呢。”我的言下之意是“就你这样不刻苦,怎么考北大”。可人家最后考上了北大。那个暑假,她送我她的复习书。我一翻,密密麻麻的都是笔记。

  她写过一篇回忆初中语文老师的文章,我曾跟她感慨:“唉,高中老师最惨了,小学老师有初中学生写作文牵挂,初中老师有高中学生用文字怀念,可等你们上了大学,就不用写作文了。”她又是不服又是安慰地说:“老师,您放心吧,以后我一定回来看您。”“算了吧,还是别回来了,回来我也没时间‘接待’你。”她说:“老师,您啊,其实心里是非常希望学生来看您的,可嘴上却总说不要。”然后一脸认真:“不过,我保证,每年都回来看您。”我叹气:“将来的事谁说得定?”她似乎跟我赌起了气:“老师,那就等着瞧!”

  如今,她毕业一年多了。高考阅卷时,她陪我逛未名湖。寒假刚至,她生着病回学校。只是我忙至疏忽,没能及时回复她的信息。于是,她就发明了这个微信“快闪”。不禁莞尔,逸菲是我的学生,也是我的小友,有她,何其幸也!

  

关于本站|征订办法|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北京教育考试院 京ICP备19056224号-2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56号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志新东路9号邮编:100083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