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  北京木版年画

发布时间:2021-02-04 期号: 1533期

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在读博士研究生 孟 勐  

  

  在中国人对传统文化的印象里,木版年画似乎是一个“共有记忆”。无论你的童年是在天南地北的哪个角落度过,一幅尺寸见方、色彩艳丽的年画总是与春节这个特殊时段“绑”在一起。这种现象在很大程度上与年画在民间的广泛传播有关。时至今日,仅耳熟能详的木版年画产地就包括天津杨柳青、潍坊杨家埠、苏州桃花坞、开封朱仙镇、河北武强、四川绵竹、重庆梁平等不下十余处,有相关技艺传承的地区更不胜枚举,几乎覆盖中国全境。如此看来,年画在每个人的记忆深处都占据一小片空间也就不足为怪了。

  在清朝末年,也就是木版年画发展最为鼎盛的时期,贵为五朝古都的北京已跻身全国政治、文化的中心地带,成为全国交通往来、风物汇聚的枢纽。然而,令人不解的是,即便在如此机缘之下,北京木版年画却始终未作为一个被专门认识和研究的文化符号而为人们所熟知,甚至不曾留下相关的作品资料,这显然不合常理。

  事实上,早在清乾隆年间,就已出现过有关北京木版年画的文献记载。汇总来看,这些历史资料主要从三个方面介绍了北京木版年画当时的盛况:第一,北京木版年画主要在春节前印制与售卖,每到那时,北京城内的大街上就会搭建大量临时的画棚,店家在销售字画的同时,也将木版年画作为商品。京城较为著名的木版年画作坊有崇文门外的“顺和王家”和东四的“纸马汪家”两家,其风格有鲜明的京派特色。第二,北京木版年画在题材上不同于其他地区,主要与“祭祀”和“敬神”有关,画中人物形象包括钟馗、门神、送子观音、福禄寿三星等。也有部分年画是专为当时的传统行业订制的,印有该行业传说中的祖师,如木工坊供奉的鲁班、造纸坊供奉的蔡伦、酒酱坊供奉的杜康等。第三,北京木版年画一般为单色印制,较少采用套色,其色彩清淡典雅,晕染生动,不拘于形制。这类作品在线条刻画时往往兼具古拙与灵动两种风貌,刀工平实而又不失精湛,与色彩相得益彰,在艺术风格上自成一派。

  北京木版年画曾有过一段辉煌的历史,但今天却鲜有提及。这主要是两个原因造成:首先,北京木版年画在产地上临近天津杨柳青地区,而杨柳青年画形成于明崇祯年间,在清末已趋于成熟,且已具备完整的生产和销售链条、雄厚的资金基础和深刻的社会影响力。清朝自宫廷到民间皆以杨柳青为正宗,而晚于杨柳青年画出现,且被认为深受杨柳青风格影响的北京木版年画一度被并称作“卫画”(即天津卫的年画),故没有得到相应的青睐。其次,北京木版年画的主要功用一般是焚烧祭祀,而非张贴装饰。这一方面导致没有太多相关作品被妥善保存至今,另一方面也让当时的作坊更倾向于选择价格低廉、质地脆弱的纸张来印制年画,这进一步造成了北京木版年画难以保存的现实。

  无论经历何种先天困难和历史变故,北京木版年画作为北京地区特有的民间文化载体,已然表现出风格上的独立性、技法上的兼容性、人文上的渊源性和情感上的承载性。它铭刻了一段无法模仿、不可取代的历史印痕,并与几代人的原生记忆紧密相连。它是一颗“历史的遗珠”,在春节这个思绪万千的时刻,我们对它的关注是恰如其分的。

  

关于本站|征订办法|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北京教育考试院 京ICP备19056224号-2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56号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志新东路9号邮编:100083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