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大峪中学教师 贾 茹
我们学校与北京服装学院开展合作7年多。7年前,两校合作开设“垂衣裳”科学实验班,为学生搭建科学、人文、艺术的新平台。由此,两校正式进入课程开发与实施阶段。
2015年第一个阶段成果展示是首次合作,我们举办了“纸模秀”,将京西的自然山水与传统的地域文化符号融入设计之中,设计主题和灵感来源于北京潭柘寺的帝王树、京西的太平鼓、永定河文化等。社员们亲自担任模特,通过动态走秀,对自己设计的服装进行精彩演绎,以这样的社团活动,传播弘扬京西文化,带领外界了解更多京西特色。
2017年,社团师生走上北服T台,为近千名师生观众奉上一场名为“未蓝”的服装展演。这场展演在继承非物质文化遗产“蓝染”技术的基础上,也落实了学校美育的教学目标。“未蓝”服装展演主要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学生制作过程与作品的静态展示;另一部分是学生设计师和学生模特的现场动态秀。动态服装秀分为青青子衿(校服)、粲粲蓝服(立裁)、楚楚青韵(套服)、皎皎如蓝(光纤服)四个系列, 通过服装上的相关元素传递先人智慧,呈现山谷师生的锦心绣手,让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新时代中学校园焕发新颜。
2019年,我们和北京服装学院在首钢园区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展示中心联合举办“冬奥有我”服装服饰展演活动。北京冬奥组委专职副主席、秘书长韩子荣,阿根廷驻华大使及夫人受邀出席活动。我们的设计制作受到一致好评。此次活动,我们积极贯彻“绿色、共享、开放”的奥运理念,融入奥运元素,普及奥运文化,践行奥运精神,倡导绿色健康的生活态度。
我参加了社团“冬奥有我”的相关活动——为冬奥会设计丝巾。我的丝巾设计以悉尼为主题。在设计中,我考虑了这个城市的文化底蕴和代表性的城市风光,比如悉尼歌剧院这一代表性建筑。运用碰撞性的色彩,大面积描绘出对这个城市的印象——阳光、欢乐、自由。在设计中,我深深地感到幸福。这种活动平时少有,也是我第一次参与一件物品的设计,能让我丰富见识,将书本中学到的知识落实到生活中去。在与同学的交往中,我体验到了合作、互助的快乐。老师的不断鼓励与帮助,使我们更好地了解冬奥,了解冬奥相关的城市,将自己的想法与冬奥历史背景相结合。在制作过程中,固然存在一些困难,比如对于小细节的反复琢磨,比如一次次与老师商讨色彩的搭配。但出于热爱,我甘之如饴。当我看到成品那一刻,喜悦之情难以自已。在这一次活动中我收获的不仅是一份设计图纸和丝巾,更体验到了亲自动手的乐趣,增加了对冬奥的了解,产生了对冬奥的兴趣,感受到了冬奥的魅力,激发了对冬奥的热情。
——张牧原
我作为一名走秀模特参加冬奥服装走秀活动。在这次活动中,我和我的队友收获了很多鲜花与掌声。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在活动过程中发生的一件小事。
那次是在后台,由于服装材质的特殊性,模特们不敢在椅子上久坐,害怕衣服被压出褶子,或者走形,上镜时会不好看,但长时间的站立会让人身心俱疲。带队老师敏锐捕捉到了我们的谨慎与疲惫,让我们安安心心地在椅子上坐着,等到上台之前再用挂烫机把衣服熨平。老师对我们的照顾,不仅表现在言语上,而且更多付诸于实践,在这一件件小事中替我们考虑周全。
在这次活动中,如果简单用一个词来形容,那就是“热烈”。不仅是活动的热烈,秀场上的热烈,还有老师们的关怀,让这次活动完美,也让我的实践活动画上了圆满的句号。类似的一件件小事要让我细数,不知要说到什么时候,只希望温暖常在。
——董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