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碰分镜头 尝拍微电影

发布时间:2020-12-28 期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的《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关注文化与生活。《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也提出:要培养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这对于新时代美育来说无疑是一个更新更高的要求,也是我在备课中最在意的,需要找到合适的切入点。

通过几年的学生社团工作,我发现中学年龄段对新鲜事物的求知欲强烈,热衷于拍摄小视频,但也需要正向积极的引导。当今社会飞速发展,学生接触的信息繁多,形式多样,在线视频的便捷性和互动性吸引了很多受众,短视频手机应用则满足了很多人对于真实性、生活化、易操作的追求。就如艺术家安迪·沃霍尔所说:“每个人都能成名15分钟。在互联网时代的今天,人人也都可以成为导演拍视频。学生在初中阶段对于造型表现能力已有一定的掌握,对于绘画的构图知识也有基础了解,但对拍摄的专业基础知识在平时很少接触,对于一个视频是如何做出来的也了解甚少。所以,我思考如何把视频拍摄和社团活动结合起来。

考虑到活动时长和学生在一节课中的知识获得及完成度预测,我在社团中设计了分镜头与微电影拍摄活动。这次活动涉及初中构图课的延伸和对现代媒体艺术应用的新知识学习,也能让学生了解视频开拍前的分镜脚本设计和镜头的调度,体验基础的用镜头叙事的方法,并在实践中了解一个行业,了解如何拍摄、如何拍出自己想要的视频,正向引导学生对于影视文化的探索欲,同时提高美术学科核心素养。

活动中,我先让学生观看动漫《千与千寻》及电影《狄仁杰》一分钟节选视频,引导学生关注影片结尾字幕,认识不同职位工作人员的职责,尤其关注“故事板画师”“分镜头剧本”,接着展示视频手绘稿,引导学生描述画面信息,看图猜测故事内容,这时再根据学生概括,引出分镜头概念。再对比刚刚看过的节选视频与相应的分镜头,理解分镜头的作用,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视频画面与分镜头的关系、分镜头的作用,如何设计分镜头,紧接着介绍镜头角度及镜头景别,通过视频案例《神偷奶爸》中部分镜头,与学生一同分析镜头及效果、氛围,进而提出视频中镜头的调度,引导学生理解[180°]假想线原则与观众视觉观看习惯。最后我和社员对本节课学习的知识点进行实践,尝试围绕两个同学正在聊天,突然……”这个情景背景进行创作。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商讨创作情节及镜头的景别、角度、调度等,并在分镜头的基础上进行微视频拍摄。

活动中,学生把拍摄的56个分镜头画面组合成一个分镜头脚本,以小组为单位展示。其他小组学生点评:是否可以理解该小组的拍摄意图,能否明显看出不同的景别,是否运用到[180°]假想线原则。小组间也互评,有的小组在听其他组展示时,对其中某个镜头的想法提出合理建议,共同探讨,既展示学生对于镜头语言的掌握能力,也增强审美意识。

学生的分镜不仅情节有意思,更运用不同的镜头语言,气氛很活跃,我也在一旁鼓励学生大胆地表达并思考不同分镜的景别。在整个教、学、实践过程中,培养学生对单个分镜头的识读能力,对镜头基础语言的表现能力,对镜头叙事这种表达方法的创造意识,以及对影视文化有粗浅的认识,进而对影视作品中的镜头能有积极的审美态度,更好地享受生活、热爱生活。

活动结束后,当我询问学生对活动的想法时,学生都反映这堂课很有意思,拍摄时的开心与拍摄中分工合作的默契都是前所未有的体验,以后看电影就可以从更专业的角度去欣赏。这样用镜头叙事的方式,让自己对拍摄萌发兴趣,又想加入学校广播电视台社团继续学习。这也给了我信心,继续探索这种把美术知识和多媒体结合,引导学生跨学科、跨领域迁移知识的尝试。

关于本站|征订办法|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北京教育考试院 京ICP备19056224号-2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56号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志新东路9号邮编:100083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