萤火与星河

发布时间:2020-12-28 期号:

 中国传媒大学学生 刘力园

“我步入丛林,因为我希望生活有意义,我希望活得深刻,吸取生命中所有精华,把非生命的一切都击溃,以免当我生命终结,发现自己从没有活过。”

 ——梭罗《瓦尔登湖》

什么样的人生才是有意义的人生?我曾经无数次思考过这个问题,也听过很多回答,但如今的我有了自己的答案。

我是中国传媒大学一名大三学生,同时也是一名专注于听障领域的志愿者。

我从出生起便患有先天神经性耳聋。对于重度听力损失的小朋友来说,助听器的补偿效果是有限的。人工耳蜗可以说是听到这个世界声音,融入正常社会的唯一希望。但是人工耳蜗却是极其昂贵的,对于当时我的家庭来讲,是一笔难以承担的巨款。后来多亏了媒体报道,我才得到许多社会上好心人的资助,在2002年完成人工耳蜗植入手术。16年后,我考上中国传媒大学,也算半只脚踏入媒体行业。至此,我的人生形成了一种奇妙的轮回。我又联系了当初负责写稿件的记者,表达我的感激。她说了一句话,直到今天,我依然记得这句话:其实,我当年仅仅是完成了作为记者的一项本职工作,没想到却改变了一个孩子的一生。”

正如这个记者所说的那样:一个人的力量可能表面上看来微不足道,但对于受益人来讲,那种力量却足以改变命运。我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作为曾经的受助者和如今公益活动的参与者,我深深感到做公益是我大学生活中最有意义的事情之一。我会向家长分享自己的言语康复经验和一路走来的心路历程,希望家长更有信心,孩子也能像我一样乐观、坚强地成长。我也会参加“爱的分贝”志愿走访活动。

“爱的分贝”是一个旨在为听障儿童及其家庭提供支持、救助的公益项目。在人工耳蜗手术及语言康复训练上有需要的家长可以在“爱的分贝”公众号了解申请所需的年龄、家庭情况、听力损失情况等资助条件,随后填写申请表并递交给“爱的分贝”进行初审。初审后就是对材料的进一步验证。

申请家庭遍布全国各地,需要各地的志愿者进行切身实地走访,公正记录所见所闻,以确保爱心人士的每一笔捐款都不会被辜负,帮助最需要帮助的人。走访环节结束后,志愿者会向“爱的分贝”递交走访调查表。每个季度,“爱的分贝”常务理事会议都会根据资助原则对听障儿童的申请进行综合评审,确定资助对象名单并进行公示。再经过中华思源工程扶贫基金会的最终审查,就可以进入最终的款项拨付阶段,所有的款项都只能作为听障儿童进行人工耳蜗手术或者听力语言康复训练使用。

纵观整个流程,走访是其中至关重要的环节。有的走访地位置偏远,交通不便,来回甚至需要几天时间。但只要想到这也许会真真切切地帮助一个小朋友,我便感到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每当我看着小朋友眼中的光亮,每当我听闻又有一个走访的家庭通过评审,那一瞬间的感动、满足和快乐,是世间任何事情都无法比拟的。

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在我报答社会的同时,公益活动也像一个窗口,使我见识到象牙塔之外的悲欢离合、世间百态,从而更加乐观地面对生活,坚定人生的意义与方向。

我希望尽自己所能,帮助更多的听障儿童,帮助他们听到微风拂过耳畔,听到清晨的第一声鸟鸣,听到山间潺潺小溪流淌,听到父母关切的言语……听到世界上种种美妙的声音。我的一点点爱心,虽微弱如萤火,却可能成为他人生命中的星河。

关于本站|征订办法|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北京教育考试院 京ICP备19056224号-2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56号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志新东路9号邮编:100083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