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柿小院”里的文学巨匠——北京老舍纪念馆侧记

发布时间:2020-12-28 期号:

 北京考试报记者 安京京 北京考试报实习记者 刘 洋

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老舍是他最常用的笔名,他以长篇小说、剧作和散文著称于世,作品大都取材于市民生活,为中国现代文学开拓了重要的题材领域。他所描写的自然景象、世态人情、习俗时尚、市井俚语,都呈现出浓郁的“京味儿”。

文学巨匠寓居小院

“叫木匠来把这个箱子开开。这把钥匙开不开门,叫小锣匠来修理修理。”一句平实的话语从音箱中传出。这是老舍先生编写、录制的一套对外汉语教材和声片——《言语声片》。这套教材在国际上一直沿用至20世纪50年代中期,是老舍纪念馆中的重要文物。

老舍,这位老百姓非常熟悉的中国现代小说家、作家,写下了《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茶馆》《龙须沟》等多部脍炙人口的经典作品,被誉为“人民的艺术家”。他的作品被多次搬上话剧舞台与银幕,承载了一代又一代人对时代变幻、古都变迁的深刻回忆与联想。

地处北京市东城区丰富胡同19号的老舍故居,记录了这位平凡而又伟大的作家归国十六年里的人生足迹。1950年,老舍先生购置了东城区迺兹府丰盛胡同 10 号(现东城区灯市口西街丰富胡同 19 号)的一所普通院落,一家人在此定居。院子里有两棵杮子树是老舍夫妇刚搬进来时种的,每到秋天,红红的杮子便缀满枝头,老舍夫人胡絜青因此将这处院子命名为丹杮小院。院子正面三间正房是客厅,西耳房是老舍的书房兼卧室。东面三间房是厨房和餐厅,西面三间房是三个女儿的卧室。南面的院子比较小,其中的两间北房是老舍儿子舒乙的住处。在这处普通的院落里,老舍写下了《茶馆》《龙须沟》等许多广为传诵的作品,也在此接待了许多朋友。现在,这处院子成为老舍纪念馆,向人们展示着这位文学巨匠令人赞叹的创作成果和他平淡却充满趣味的老北京生活。

展厅尽显岁月足迹

西面房间的展厅以“正红旗下——童年习冻饿”“执教英伦——踏上文学路”“山东岁月——悠居山水间”“转战川鄂——男儿当请缨”“游历美国——交流与抉择”“丹柿小院——拥抱新中国”六部分为题,以图片与实物相结合的形式展现老舍先生伟大而平实的一生。展厅中的羊拐是老北京孩子共同的童年记忆。儿时的老舍,同街坊孩子一起蹲在大槐树下玩泥饽饽、羊拐,还有树上垂下的小虫“吊死鬼”,小贩的叫卖声在胡同儿里回荡。北京这座千年古都所蕴含的文化底蕴给了老舍源源不断的创作灵感与素材。老舍先生的绝大多数作品,读者都能从中体会到浓浓的京味儿。

在东面房间的第二展厅里,海报、连环画、英文译本……不同时期、不同版本的老舍作品陈列其中。一幅泥人塑成的《茶馆》众生相,新颖有趣地把每个人物都活灵活现地展现了出来。

曾作为客厅的房间,最大限度地复原了老舍先生当年生活时的陈设。西墙上挂着老舍喜爱的字画,西耳房的书桌上摆放着先生生前使用过的眼镜、钢笔、墨水瓶、烟灰缸、台灯、收音机和台历。这一切陈设使人恍如隔世,仿佛置身于当年老舍所在的家庭环境中。

老舍是一位高产的作家,除了大家耳熟能详的《茶馆》《龙须沟》《骆驼祥子》等经典话剧、小说作品,他还创作大量散文、诗歌。能够这样源源不断地创作,与老舍先生对生活细致的观察与由衷的热爱密不可分。

作家汪曾祺在他的散文集《人间草木》里曾说:“我在北京见过的最好的菊花是在老舍先生家里。”养鱼、种花、赏玩藏品、写作间隙坐在沙发上轻抚爱猫,是老舍先生在平日闲暇时光里常爱做的事。

故居如今依然保存着当年老舍养鱼的大缸,它和院子里的两棵柿子树,老舍先生卧榻上的扑克牌一起,向前来参观的人们讲述着他对生活的无尽热爱与美好向往。

丰富活动寓教于乐

老舍纪念馆业务部主任何婷说:“近年来,我们围绕‘弘扬传统文化,纪念老舍先生’做了许多面向社会大众的活动。”活动包括2014年至2018年,每隔两年举办一届的老舍文学作品诵读活动;在春节、端午、中秋等中国传统节日,纪念馆组织青少年来馆写春联、猜灯谜、包饺子、画兔爷,体会老舍笔下老北京民俗风情的传统节日青少年走进故居民俗互动活动2019年赴史家小学分校、杭州闻涛小学、宁波理工学院、海淀区民族小学,分别以《老舍与四世同堂》《老舍的故事》《如果老舍有微博》为题所做的五场讲座等。

老舍先生的作品对青少年的影响深远。在2020年版的中小学生阅读指导目录中,《骆驼祥子》《茶馆》分别成为初中、高中的阅读推荐图书。参观老舍纪念馆,可以使中学生更加理解老舍先生文学作品的创作背景,使青少年更加了解老舍笔下老北京的民俗风情。在谈到纪念馆的未来规划时,何婷表示,明年纪念馆会以线上活动为主,希望利用微信,推出老舍先生的短句、短文节选。同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继续走进学校,为青少年开展与老舍先生作品和生活相关的讲座活动。

纪念馆工作人员提醒来访观众,做好疫情期间的个人防护工作。在纪念馆参观期间注意全程佩戴好口罩,并提前做好参观预约。

关于本站|征订办法|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北京教育考试院 京ICP备19056224号-2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56号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志新东路9号邮编:100083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