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通州区运河中学学生 张 煦
冬至,是太阳直射南回归线的一天;冬至,是北半球昼最短、夜最长的一天;更是我国二十四节气之一,是对我国人民有重要意义的一天。
老话讲:“冬至大如年。”在全球文化大融合的今天,冬至可能只是一个传统节气,一些旧俗已不被沿用。如果一定要我说对冬至的印象,那么我想,饺子一定占据大部分人的思路。
众所周知,吃饺子是冬至的传统习俗之一。“冬至吃饺子”的由来是这样的。相传东汉时期,“医圣”张仲景得知,由于天气过于寒冷,很多老百姓都被冻掉了耳朵。张仲景自然不忍心看着老百姓如此受苦,就潜心研究,制作出饺子这种既能防止“冻掉耳朵”,又便宜且易于制作的美食。因此在当时,饺子并不是一种美食,而是保住耳朵的“救命药”。
饺子这个“多功能”的美食,经过历朝历代人民的改造、创新,逐渐变成现在的样子,成了大众钟爱的美食,作为冬至的传统习俗被传承下来。
然而,“冬至大如年”可不仅是因为美食。
冬至,也叫冬节。历朝历代都有关于冬至的宴席和聚会,到清代,不止皇帝重视,大臣和老百姓对于这个日子更是无比期待。
想一想,如果有朝一日,冬至这天发工资,还发年终奖,不仅如此,在这之后就是春节,双节将带来一个多月的假期,而且假期期间还有工资。这天是不是很让人期待,让人激动?——是的,在清朝,冬至就是这样一个让人无比期待的日子。当时大臣没有双休日,一年几乎没有假期,只有碰上皇帝大寿才能放几天假。所以,这一个多月的冬至假期自然无比重要。因为只有在这个假期内,家在外地的大臣才有机会回家去看望亲人。在冬至这天,皇帝会下发休假时的工资,还会下发“年终奖”。别小看这些钱,这天发的“工资”可占据大臣全年工资的百分之七十还多。这些钱发下来,便足够大臣前半年的开销。
这些因素加在一起就造成古时“冬至大如年”的景象。如今冬至吃饺子等习俗是源于古代人对于冬至的重视。
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是我国古代十分重要的节日。现在也备受关注,这些有趣的文化习俗和丰富的历史合在一起,共同组成了我们中华文明的瑰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