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环境描写秘密
北京市一六一中学学生 于佳扬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奥斯特洛夫斯基运用各种描写、叙事方式和各类表现手法使一个个性格鲜明、立体饱满的人物跃然纸上。在诸多描写手法中,若说人物描写是激昂的三连音是直观地宣泄情感、描绘人物,那么环境描写就是休止符,默默地烘托气氛、丰满人物形象。《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各式各样的环境描写就是最好的证明。
秘密一——渲染氛围
“休止符”还能小心翼翼地控制音乐厅的气氛。下面我们从两段特点鲜明的描写,来剖析它的秘密。
“秋雨打着人的脸。一堆堆深灰色的雨云,在低空缓缓移动。秋深了,森林里一望无际的林木已经光秃秃的,老榆树阴郁地站着,让褐色的苔掩住树皮上的皱纹。无情的秋天剥下了它们美丽的服装,它们只好光着枯瘦的身体站在那里。”
这是第二部分第二章中部的文字。在这段描写中,森林是光秃秃的,榆树散发着阴郁的气息,树皮脱落在秋天里,树干也是枯瘦的。在这里,作者借助对秋日森林的描写,渲染沉重、凄凉的氛围,为后文描写工程队艰难的处境做铺垫。
另外,在第二部分第四章中间部分还有这样一段描写:
“无论是广场上或者小巷里,全都死一般地寂静,连人影都没有。转眼间,小铺子的门都上了中世纪的大锁,窗板也都关起来了。只有那些不知道害怕的母鸡和热得发喘的猪,还在粪堆上一个劲地找东西吃。”
作者细致地描写了村庄上的反常景象。无论是寂静无人的街道和广场,还是紧锁的大门和窗板,都体现了村民的警惕和防范。这些反常的景象,昭示着笼罩村庄的危机,渲染了紧张的氛围,也引出下文有关骑匪突袭的事件。
所以,环境描写是渲染气氛的好办法,让读者不自觉地被文章气氛感染,仿佛身临其境。同时,环境描写也为下文即将出现的内容做了铺垫。这个秘密,给予作者调动气氛、扣人心弦的力量。
秘密二——体现人物的内心活动
这次的“休止符”暗藏玄机,无声地传达着情感。文中不乏这样的环境描写。我们来细读下面的这两段描写:
“这儿什么也没改变:还是那一排排剪得整整齐齐的覆盆子灌木丛,还是那像几何画一样的、两旁种着她母亲喜爱的三色堇的小径。花园里一切都是整洁的,到处都可以看见一个有学问的林业家的呆板派头。这些整齐的、图案似的花径只能引起冬妮娅的腻烦。”
这段文字出自小说第一部分第三章开头,我们从冬妮娅的视角仿佛看到她家里的庄园整整齐齐的样子。多年之后,她再次回到庄园,但是一排排“整整齐齐的灌木丛”还有“几何画一样的”小径,在她眼中却是“呆板的派头”只能引起她的腻烦。这些形容词就足以体现出冬妮娅对庄园呆板装饰的烦躁,侧面反映出她向往无拘无束的生活。
“冬妮娅把两个同学送走了。她独自靠着栅栏门,站了很久,遥望着那阴暗的、通到镇上去的道路。风,那永不停息的风,带着春天湿土的霉味和潮湿的冷气,朝她吹来。在远处,小镇郊外许多人家的窗户正闪着惨红的灯光。她所憎恨的那个市镇,就在那儿。”
这一段环境描写出自第一部分第六章,描绘的是冬妮娅眼中的小镇。当时她从莉莉口中得知保尔被捕的消息,隔着家中禁锢着她的栅栏门遥望小镇。此时的春风不再是和煦温柔的微风,而是永不停息地吹着“带着春天湿土的霉味和潮湿的冷气”的阴风。在她眼中,小镇上的灯光也是惨红的灯光。从这些阴暗凄惨的景物中,可见她内心的厌恶和愤怒。作者通过环境描写,淋漓尽致地写出了冬妮娅心中的怒火和恨意。根据作者用词的不同,体现出和单调生活所带来的烦闷情绪不同的心理活动——是更为深刻和强烈的憎恨,让我们更为清晰地了解到冬妮娅的情感和思想上的变化。
可见,环境描写中的景物会沾染人物的情感和看法,侧面突出他们的心理活动和内心想法,有时也体现着作者观点,敲开了人物内心的门。
环境是人物的土壤,人物是生长在其上的植物。环境是人物性格形成和发展的依据,同时人物的性格也反作用于环境。苏洵说过:“状难写之景于眼前,含不尽之意于言外。” 所以,何不将镜头对准周遭事物,探寻更多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