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课

发布时间:2020-11-23 期号:

 北京市第一六一中学学生 吴梓桐

 

20201014日星期四下午,第二节是历史课。上课了,平日里原本会闹一闹的课堂变得十分安静。曹老师走上了讲台:上课!所有人立刻起立,笔直地站好……

头天晚上,一条消息在我们学生群“炸开”了——担任历史任课教师的曹老师,在讲授完明天的课程后,就要远赴新疆支教了。虽然消息来得突然,但班干部还是紧急策划了送别仪式,并组织大家一起为曹老师送上祝福。

第二天一早,一踏进教室,同学们每人都收到一张纸条,上面写着:一捧星光,一河梦想,祝您一路平安,早日归来。这是班委们准备的送别词,请大家在下午历史课前背下来。所有人都明白,这是我们最后送给曹老师的祝福。下午距离历史课还有十分钟时,班委传给大家一张巨大的“贺卡”,每个人都在上面写下了自己的名字和祝福。有“致远行的导师一路平安”“感谢老师这一年来的付出,永远记得您所传授的知识”,也有的只写了短短的“惜别”二字。然而这一字一句的背后,都是我们对曹老师难以割舍的情感和祝福。

上课铃响了,课代表早已将老师的教材拿进教室,一切准备妥当。曹老师迈着沉稳的步伐走进班来。所有人都深吸了一口气,平日里爱说话的同学也安静下来。

“上课!”“七班恭送曹老师赴新疆支教。”随着班长简单的口令,我们集体起立,目视前方,大声向曹老师祝福:“一捧星光,一河梦想,祝您一路平安,早日归来。”

随后,我们向老师递上了贺卡。这时,班主任袁老师捧着一大束花走了进来,双手递给曹老师,班里响起雷鸣般的掌声。曹老师看着我们,缓缓地说:“看来你们已经知道了。”

原来,曹老师在多年前已支教过一次。那是在北京怀柔山区,离市中心最多60公里,但那里的教学资源却和我们有着很大不同。从那次后,曹老师便一直想为贫困地区的学生再做些什么,于是便趁这次机会报了名。这就是曹老师不辞跨越大半个中国到新疆支教的原因。如此简单质朴、初心不改,只是想再为那里和我们同龄的学生做些什么。

曹老师沉稳地在黑板上写下这堂课的标题……这节课上没有一丝忧伤,活跃的气氛、有趣的话题,和平常没有什么不同。很快,下课了,我和小丁同学帮曹老师将教具抱上楼。路上我还半开玩笑地说:“曹老师,在那里记得多吃点葡萄,回来可就吃不上了……”哈哈哈哈——阵阵笑声荡漾在教学楼里,可我的内心却有些酸涩。我们将教具放在办公桌上准备离开时,小丁说:“我们拍张照片吧。”“咔嚓”,我留下了第一张和曹老师的合照。走出办公室,对曹老师的不舍在心中激荡,但酸涩的情绪已渐渐平息。因为我知道,曹老师是为了更多和我们同龄的学生得到更好的教育而远行的。这是曹老师的梦想,也是她的初心。

 (推荐教师  蒋红梅)

 

关于本站|征订办法|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北京教育考试院 京ICP备19056224号-2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56号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志新东路9号邮编:100083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