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第一七一中学学生 佟佳颐
今秋,我来到了“地球卫士”塞罕坝。三代人造林、护林、营林的感人事迹,令我对此地神往已久。当我置身于此,真正亲眼所见这片绿水青山时,塞罕坝留给我最深也是最质朴的印象就是——这里的植被真的太繁茂了。
在游览区放眼望去,我仿佛置身于彩色的海洋。你可能会疑问:怎么会是彩色的?但千真万确。此时,正是塞罕坝森林植被的树叶变黄变红的时节。秋天就像个淘气的孩子,将鲜艳的油漆泼洒在大地上。这些色彩那么耀眼,那么鲜活,又有几分调皮。看着看着,秋天变成了一位“艺术家”,将颜色的层次分得那么规律、那么高级,那么有情调。秋天仿佛又“转行”了,它变成一位厨师,将颜色的火候控制得刚刚好,用料丰富,色彩亮丽,种类多样。我不禁惊诧于这些强壮的、茂密的、多彩的生命,不禁凝望着远方,迷恋着这传说中的塞罕坝。
当天晚上,我们落脚在民宿。民宿的主人是位奶奶,她听我们正在谈论美丽的塞罕坝,忍不住也加入我们的聊天:“塞罕坝现在有世界上最大的人工林,可在50年前,这里是茫茫荒原。小时候的记忆,我是忘不了的……”我能从奶奶的表情里想像出当时的景象:“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当年的荒漠,应该就是人们形容的这样毫无生机吧。奶奶说,她曾经离开这里30年,直到前几年回到故居,便决定再也不走了。一代代治沙人在荒原上不断地植树造林,造福子孙后代,如今这美好的塞罕坝就是她的余生。奶奶有些炫耀地说道:“我可以一直住在这里,而你们只能来玩几天。好多人走的时候都不舍得呀……”
夜晚的塞罕坝天色如晦,然而望向窗外,我仿佛看到一抹又一抹绿色的奇迹。奶奶的话打动了我。这里,不就是我们伟大祖国的金山银山吗?踏秋而来,我一路看到的、听到的,不禁让人感叹:“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推荐教师 洪 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