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8311 班

发布时间:2020-11-05 期号:

  崔介何

1980 8 月国务院批准建立北京物资学院时,我还是北京经济学院物管系1977 级学生。

1982 年春,我和其他22 名来自全国各地的大学毕业生一起成了北京物资学院最早的一批教师。

直到2010 1 月退休,我在校正式从事教学活动28 年。教过多少班级,上过多少课,带过多少毕业论文,我是无法统计清楚的。我热爱从事的物流管理专业,直到现在还行走在物流教学、科研的路上……

我接到学校离退休办电话,让我写写建校初期的事情。那么多年、那么多事儿、那么多学生,一时不知从何说起,思考数日后决定就说说我与8311 班的点滴故事。

  这就是我们的大学吗?

1983 9 月,我与其他教师从北京站陆续将物资学院第一届40名本科生接到了地矿部百子湾仓库。

“这就是我们的大学吗?”到处堆满了钢材,没有操场、没有教学楼、没有图书馆,只在一座破旧的办公楼的二层有一间办公室、一个教室和一间活动室……

这些新生来自12个省、市,且大多数都是高考成绩十分优秀的学生。安抚、解释、鼓励,我这个既不是班主任,也不是党员、干部的专业教师也成了做思想政治工作的人。

尽管学校领导在住宿、伙食等生活方面做了很多工作,但环境是无法改变的。

1984年放寒假了,大多数同学都回家,但仍有六名同学因家远或生活拮据留在学校。春节是家人团圆的日子。我想起了他们,于是拎着一个小篮子,装着一瓶葡萄酒、一碗红烧肉、几个小菜和水果,来到仓库与他们一起过年。

此后,过段时间就会有一些男生到我家东直门的平房小屋来玩。那时经济条件不好,买只老母鸡炖上一锅汤,就已经很美了。来到家里的学生跟我无拘无束,说说笑笑,打打闹闹。有一次在寒冷的冬天不知是谁打碎了窗户玻璃,寒风呼呼地灌进屋里。这件事至今没人“承认”,成了30年后的笑谈。

  初登讲台

学校当时刚刚办学。教师也就是我们这些新毕业的学生。历史将我们推上了讲台。

我承担了“物资经济学”和“仓储学”的教学工作。我本科刚毕业,就给本科生上课,这“赶着鸭子上架”,既是压力也是动力。

那时,我几乎每个星期都泡在图书馆,几乎阅读了当时所有的相关著作和资料。

1984年,整整一个学年我每周两次到北方交通大学(现北京交通大学)去蹭课。留苏归国的朱长富教授给了我巨大帮助。我的恩师陈梅君教授带我全程参与北京经济学院分院”1978级的仓储学教学,对我确立教学信心起到了很关键的作用。我走进各个级别的物资公司,到中储公司蹲点学习,利用寒暑假调研了当时全国仅有的12座自动化仓库中的8座。

为了上好每一节课,必须备好课。准备教案,撰写讲稿,我对着墙壁按照每节课的内容讲上几遍。再后来有了录音机我就将要上的课程录下来,反复听,直至走上讲台。

8311班同学非常幸运地成为在我国最早接受现代流通理论和现代物流技术的本科生。零库存(ZLM”“准时制(JIT等这些现在仍然是物流热点的问题,他们在30年前就在课堂学习过了。我带他们参观了国内当时极少的自动化仓库,接触了当时我国最先进的物流技术,最早完成了物流优化设计的建模(课程大作业),最早撰写了物流论文……

如今他们当中有的成了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有的成了国家和企业的局级、处级干部,有的创办了物流公司,成了企业家,有的仍工作在地质系统,成了行业栋梁。

  专业实习

19869月,8311班到山东地矿局进行专业实习。我带着6名男生和4名女生以烟台为基地,在胶州半岛周边地矿局的企业实习。

听各级领导和专业负责人的报告,到生产现场与工人一起开动钻机和取岩芯(当没有电时,开动发电车),到现场详细了解黄金矿石从粉碎到选矿的整个流程……实习按计划顺利进行。

大概是由于我要求学生详细记笔记,并每天召开总结会,在最后实习总结报告时我们组获得了表扬。至今我经常回忆起当时的场景:我们走在大山里,迎着朝阳,唱着那首《勘探队员之歌》:

是那山谷的风,吹动了我们的红旗,

是那狂暴的雨,洗刷了我们的帐篷。

我们有火焰般的热情,战胜了一切疲劳和寒冷……

实习是紧张的,也是愉快的。

忘不了,我和同学们周末去赶早潮,归来后“清水煮海鲜”。

忘不了,我们到烟台大海中游泳,而后竟然联系了一个疗养院的负责人,使大家洗个热水澡。

忘不了,为了能看到1986年墨西哥世界杯半决赛德国对法国的比赛,我从邻居家借来一台电视机,那天深夜留下了我和同学们一起的疯狂欢叫……

  学生也是自己的孩子呀!

来到烟台前,我丝毫不知道QW同学已经患病,并且是与精神相关的病。我开始发现是缘于她随意打断做报告领导的话,后来发展到偷吃大家的午饭,随意踩碎同学的眼镜……我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在同学们的帮助下将她带到烟台医院就诊。医生劝我立即将其送回北京。那时,只有我一个老师,交通又非常不便,实习也正在关键时候……于是,我召开了一次会议,大体要求是:第一,所有同学都要关心她,不允许有任何歧视的语言和行为。第二,确定了一名女生和一名男生,时刻不离开她身边。第三,要与她多交流,哄她开心,有情况要报告。就这样,我们圆满地完成了实习工作,顺利回到学校。

还有一件事是在蓬莱,大概是“仙境”太引入入胜,来自四川的高同学涉水爬上了一块礁石后不幸跌倒,腿被划伤。我先为他处理伤口,后又修复他坏了的拖鞋。19869月新学期开学的时候,高同学找到了我在东直门的家,肩上扛着一卷大大的竹席……我感动得不得了!是他的母亲亲手编织的,从四川老家将席子扛到成都,坐了几天的火车、汽车加上步行才带给我。

1988年春节前夕,QW在她父亲的陪伴下也来到我家。他们告诉我QW就要到广东汕头去工作了。我当时也为孩子的身体恢复健康并顺利毕业而激动万分。

  我是证婚人

8311班蒋同学毕业后留校,与劳经专业留校的女生周同学相恋。19889月,8311 班举行毕业一周年返校活动回校的有20多人。蒋和周决定在这个8311同学难得的团聚机会举行婚礼。我被邀请当证婚人。

婚礼是在一个教室里举行的。同学们把教室做了当时力所能及的布置,形式虽然简单,但气氛十分热烈。蒋同学身着西装(好像是借的),头发梳得锃亮。新娘经过同学们化妆,打扮得楚楚动人。同学们高唱着“婚礼进行曲”,新郎和新娘挽臂从后门缓步走到前门,走上了黑板上写着“囍”字的讲台上。没有婚纱,没有鲜花,但喜庆的气氛被渲染得极其热烈……

仪式中,我要发表讲话。虽然教书是“开口饭”,但证婚人讲什么我可是外行。记忆中,我大概是说了:我荣幸受新郎新娘的重托,担任新郎蒋同学和新娘周同学结婚的证婚人。祝福他们在人生的旅程中永远心心相印、白头偕老,美满幸福。

31年后,出国多年的蒋同学专程从加拿大回国,为其爱子举办结婚答谢会,邀我做证婚人。20191221日,物资学院很多毕业生从四面八方聚集北京,为他们庆贺、祝福。借此良辰我有机会见到了多年没见的其他各届毕业生……

我为一家两代人做了证婚人。

  三十年后再相会

201788日,8311班同学齐聚成都,我成了出席这隆重纪念毕业三十周年庆典活动唯一的北京物资学院的老师。

回忆30年来,我出差到祖国的各个地方,只要那里有8311班的同学,我都要抽空去看望,无论是繁华的大城市还是偏远的山里。粗算起来我到过新疆、甘肃、湖南、湖北、河南、河北、福建、四川、辽宁、吉林、山东、山西、云南、内蒙古……走过十几个省市,看过20多名同学。

最难忘的是2002年我到湖南讲学,在与周、邓两位同学见面的交流中得知,李同学工作和生活发生了一些不愉快的变故。在与李同学通话的过程当中,我读出了他的心情。他说:由于他工作在湘潭,不方便回长沙见我了。思前想后,我若此行不能与他见面,安抚一下他的心情,我岂不妄称为老师。在我的要求下,当晚我们开车50多公里路跑到了湘潭。近11点钟,当我出现在李同学面前的时候,他紧紧地搂住了我,落下了泪……

这次聚会我见到了8311班的28 名同学,尤其是30年一直没有机会谋面的同学, 教师特有的幸福感真是难以表达。如今,我的8311 班的学生已年过半百。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取得了十分优异的成绩,我为他们感到骄傲!

 

作者简介

崔介何:二级教授,首届北京市高等学校教学名师,中国物流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企业综合评估委员会委员,中国市场学会物联网工作委员会会长等。

主要代表著作有《物流学》《企业物流》《物流学概论》《电子商务与物流》《北京物流蓝皮书》《现代物流管理教程》《物流竞争力研究》等。获得中共北京市委、北京市政府颁发的第九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十五”规划优秀奖、中国物华图书一等奖、中国物流学会优秀论文奖、宝供物流促进奖,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等。

《物流学》和《物流学概论》两部教材被教育部指定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关于本站|征订办法|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北京教育考试院 京ICP备19056224号-2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56号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志新东路9号邮编:100083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