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的幸福

发布时间:2020-09-14 期号:

北京市第一七一中学教师  晏 辉

这周的测验,文言文阅读的选文是苏轼写的《上梅直讲书》。该文是苏轼在获得礼部考试第二名后,写给主考官梅尧臣的感谢信。作者以周公拥有富贵却无人能知其心而孔子虽然落难却深得颜回的理解生发感慨:人活一世,拥有知己比获得富贵更加快乐,借此感谢梅老师以及欧阳修老师对自己文章的欣赏和理解,为自己能成为他俩的学生、知己而感到万分荣幸!

讲到这里,我听到有学生在底下议论:这不是拍马屁吗?作为老师的我,听到学生这样说,一时有些愤愤然。即便抛去老师这一身份,我也依然得说:孩子,你错了!

人活世上,要知恩感恩,这是做人最起码的道德。苏轼能考中,很大程度上确实是由于他自身的努力和实力,但我们也不能否认,一个人的成功,努力和实力是前提,机遇也很重要。千里马再能跑,如果没有伯乐的慧眼,它也只能老死于槽厩。苏轼是个聪明人,当然明白这个道理,所以高中之后不忘写信特地表达一下对老师赏识的感激之情。

如果非得说苏轼是在拍马屁,那我身为老师,倒是希望这种“马屁”不妨多点——不就几句不值钱的赞美的话吗?总比那些送礼收物的不合法行为要好吧。以前每到教师节,烦恼的总是学生家长,为要不要给老师送礼而头疼;一到毕业,学生又为要不要办谢师宴而纠结。现在呢,每到教师节,烦恼的是我们老师,各种文件轮番“轰炸”,告诫老师不要收受礼品;一到毕业,又要为如何拒绝学生的宴请又不伤害学生的感情而绞尽脑汁。新闻中出现的个别败坏老师形象的“害群之马”,一下子将所有老师都放到了聚光灯下。再到教师节,别说礼物,连句问候都很难听到。这让老师的职业幸福感直线下降。

电影《放牛班的春天》里有一个片段让我记忆深刻:爱护学生的马修老师被只想自己晋升的哈桑校长开除的时候,一个人拎着行李箱孤独地走向大门口。这时候,他神情沮丧,不是因为自己被开除,而是“我盼望着能看到孩子们涌到门口和我道别。可那儿没人,这些孩子的谨慎看起来更像是冷漠”。就在落寞至极的时候,他看到了满地的纸飞机。他拾起一架,发现是孩子写给他的祝福话语。然后,他回身抬头,看到了满空飞舞的纸飞机,还有从楼上窗口伸出的许多只摇晃的小手在跟他再见。虽然看不见他们的脑袋,但是那一刻,马修老师“感觉自己的每一寸肌肤都透出了愉悦和乐观”。那一刻,我和马修老师一样热泪盈眶。

是啊,还有什么东西比这一架架写满温情话语的纸飞机更值钱呢?教书这么多年,我也攒下了许多在别人看来没有用的东西,明信片、信件为多,甚至还有一些小小的很不起眼的便笺纸,就因为上面留有学生在某一时刻写给我的真心话。每当翻起这些“宝贝”的时候,我心中涌起的都是感动和幸福。我们的学生似乎有点过早地“成人化”了。他们在用今人功利的眼光去审视苏轼的行为,也就无法理解当梅尧臣收到这样一封信的时候,该是怎样的一种骄傲与幸福呀!这显然不是金银珠宝这样的“礼物”所能比拟的。

借着这篇文章,我告诉我的学生,感谢老师,无需花费金钱,只要在一张小纸片上写几句暖心的话就足矣!

这么说来,老师的幸福很简单,也很复杂!

关于本站|征订办法|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北京教育考试院 京ICP备19056224号-2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56号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志新东路9号邮编:100083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