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校园 国际教育重在提质增效
发布时间:2019-12-25
期号:
某大学一次性清退了92名外国留学生的消息几天来广为传播,这被看成是国际教育提质增效的重要举措。为了真正达到这个目的,除了清退之外,加强教育和引导应该成为学生管理的重中之重。
有数据表明,我国已经成为亚洲最大、世界第三大留学目的地。2018年,有196个国家和地区的49.2万名留学生在华学习。仅武汉大学今年注册的留学生就超过了3500人。因此,加强和改善留学生教育与管理是当务之急。
国际学生比例高低是世界一流大学的重要评价指标之一。因此,越来越多的大学想方设法扩大留学生的招生规模。但对其教育和管理却没有跟上,因此不可避免地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亟待下功夫解决。
首先是要把好入口关。要科学确定入门的门槛,尽量招收那些符合条件的留学生入校学习,而不能“不管白猫黑猫”,只要是外国籍就想办法拉进来凑数。这样做,既会给入校后管理埋下隐患,还会败坏中国大学的名声。
其次,要把加强和改善留学生教育与管理提上重要的议事日程。要强化对留学生管理的认识,有专人管理,真正做到责任落实,而不能放任自流。要认真研究和分析外国留学生的特点,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和引导。
再次,要推进中外学生的“趋同化管理”。一种倾向是过于优待,把留学生捧上了天,不管是住宿还是就餐,受到了远超中国学生的优待,引起了同校其他学生的不满,也饱受社会舆论诟病;另一种倾向就是肆意放水,既不认真考勤,又无严格要求,稀里糊涂就毕了业。这既是对留学生本人的不负责任,也拉低了大学整体的教育教学质量。这类不良局面应该尽快加以扭转。
严把教育质量关,才是真正吸引外国留学生、提高竞争力的正路。没听说过中国学生赴其他国家留学享受什么特殊待遇,而是入乡随俗,尽量去适应人家的培养方式。我们的留学生教育也应该如此。在教学质量上,应该有大体相同的标准。在校风校纪上,应该一视同仁。当然,根据外国留学生的实际,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与管理,也是应有之义。
外国留学生不仅是中国的客人,还是中国大学的教育、管理和服务的对象。这一点是无论如何不能忘记的。教育不缩水,管理不放水,应该成为外国留学生教育的基本准则。
(铁 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