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下手机,陪陪我

发布时间:2019-12-18 期号:
铁 铮
  “爸爸妈妈的宝贝不是我,而是手机。”不少孩子都有这样的抱怨。针对家长沉溺手机而忽视孩子的普遍现象,南京某中学发起了“停机坪”活动,倡导家长每天放下手机一小时。获得家长零距离陪伴,终于从孩子们的奢望变成了现实。
  我真佩服这些孩子。在家长成了“手奴”(手机的奴隶)的状态下,他们还能安心学习。这得需要多大的定力啊!我更想提醒家长,为了孩子,还是把手机放一放吧!孩子的学习,孩子的成长,孩子的心理,孩子的明天和未来,哪一个不比手机里庞杂的信息、误人的游戏更重要?
  手机的软硬件研发者和运营商都有一个难舍的“初心”,就是让每一个手机拥有者真正做到“爱不释手”。他们为此孜孜以求、乐此不疲,真真做到了“题不惊人死不休”“衣带渐宽终不悔”。因为,手机用得时间越久,他们的经济效益就越显著。不过,家长切不可忘记自己的培养、教育、关爱孩子的“初心”!一个人的时间、精力,尤其是注意力就那么多,您都用看手机、玩手机上了,您的孩子归谁管?
  我相信,绝大多数家长都是爱孩子的,只不过是抗拒不了手机的魔力而已。问题在于,作为成年人尚且如此,让身体和心智都在发育阶段的孩子如何在手机面前保持定力?家长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家长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对孩子产生巨大的、潜移默化的、难以改变的影响。就凭以身作则这一点,家长也要和手机保持一定的距离,给孩子做出抵御诱惑、适度使用的榜样。
  我曾在一本刊物上看到一则广告,某家手机厂商推出“禅定模式”,开启后可锁定手机20分钟。依我所见,暂别手机,还要靠家长自己。首先,要从内心深处加以认识。认识到和孩子亲密接触的意义和价值,并将其转化为暂别手机的动力和意志力。为了孩子,家长赴汤蹈火都在所不惜,还放不下个手机么?其次,要采取适当的方法。比如他人提醒监督法,一旦拿起手机,其他家人就温馨提示。比如暂时关机法,在没有特殊需要的情况下,把手机关个把小时,迫使自己无法看手机。总之,办法总比问题多。只要您想做,就一定能找到适当的办法并收到理想的效果。
  这篇文字的意义并不局限在和家长说了几句贴心话。麦克卢汉说,媒介是人体的延伸。而如今,手机的生活化、社交化、移动化已经黏附成了人体的一部分。如何让手机成为自己的帮手,而不是耗费美好生命的敌人,不仅仅是家长面临的巨大难题,更是每个现代人都不可回避的严峻挑战。
  放下手机,陪家人聊聊天;放下手机,让自己发发呆;放下手机,到广场跳跳舞;放下手机,在户外遛遛弯。您一定会发现,生活远比手机更精彩。

关于本站|征订办法|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北京教育考试院 京ICP备19056224号-2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56号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志新东路9号邮编:100083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