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行印象
发布时间:2019-12-02
期号:
中央财经大学学生 晨 曦
诗仙李白在《长恨歌》中有言:“长相思,在长安。”这般牵绕着丝丝缕缕相思之意的古城,想必满溢着诗人剪不断的思绪,充塞着读不尽的历史,厚重而庄严,雄伟而高贵。就这样,我来到了西安这座古城。
因为在冬季出发,所以并未见到“花萼楼前雨露新”的清新淡雅之景。但古城较为寒冷的时候,却恰是别有一番景致。偌大的广场放着音乐喷泉本是平常之景,却不想恰逢阳光丝缕,迎面扑进跳舞的喷泉中,便能拉扯出道道彩虹。蓝天、清水、七彩的光束,我随手拍的那张照片当作了此次西安之行相册的封面。多么别致的古城,多么令人难忘的记忆。
此次行程安排得不紧不松,天气寒冷,便少了几分旅行的匆忙和拥挤,多了些放慢脚步的闲逛。我想与古城交换一个眼神、一声欢笑、一种印象。
令我印象最深的非乾陵莫属,一方面,大概是因为我本就对武则天有些许好奇与敬仰,迫不及待想在无字碑下停留片刻;另一方面,那一天,天蓝得出奇,随手拍下的照片都有大团的云彩在肆意抢镜。无字碑果然如我想象般高大雄伟又充满神秘。站在碑下,我恍然有一种时空交叠穿梭之感。武则天没有说话,无字碑也未曾铭记什么,历史就是这样,好坏对错终不是一个人、几个人甚至一代人可以评说掩盖的,只有留给后人慢慢思索便是。
盘龙高悬于上的无字碑,不正是武则天一生运用聪明才智、勇于打破藩篱的象征吗?引发后人的思考与领悟,这便是历史遗迹的作用吧。不论是谁,带着各自的思考来去,人人有异不尽相同又如何,历史自会头也不回地向前走。
与乾陵不同,陕西历史博物馆因为展品之多和规模之大,多了些时空冲撞的独特质感。记录一个朝代兴衰更替的,除了古迹,只有文物是最佳象征。小若指节却精雕细刻于凝脂白玉之上的玺印,是权力的象征使人喘息不得;十几面刻字的黑色晶体在灯光下熠熠发亮,是工匠之趣艺技之巧;一应俱全的脂粉香盒和一幅唐代女子妆容图,是盛世大唐之富之贵之奢之丽;猛兽半张口的兵符,又是祥和对面的战争之火,火起火灭朝代兴衰更替,物是人非,才是历史。
现在回忆起来,触动我的有两处,一是惊讶于工匠手艺之精美、想象力之丰富和古代人对美学的掌握程度,衣、食、住、行处处皆是美的,人类就在这不断演进的美中走到现在,得以获得灵感,体验时尚;二是感慨于件件文物上的时光、泥土、空气的痕迹,这种感慨同样来自兵马俑,一件器物发着光亮,光滑而崭新地放入地下,几千年过去,泥土附着,矿石氧化,砾石划过,便为器物改变了一种形态,或者说是改变了一种气质。在此之前,我一直不知道所谓“时间的味道”,但伫立在气势恢宏的博物馆内的我忽然明白了,时间赋予的味道使之安定持稳,静静无言。
本以为古城不过建筑独特,无所谓潮流罢了,此行“溯源华夏、问祖轩辕”主题未免有些夸张,却不想我终于明白了“长相思”的深意。古城味道果然雕刻着时间风霜,铭记进贵族“高冷”。“红尘紫陌,斜阳暮草,长安道,是离人。”西行印象恰似那“红尘”中一朵云,在我这“离人”心中归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