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教育考试院副研究员 樊本富
2019 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在这秋风送爽的日子里,中华大地普天同庆,华夏神州欢呼雀跃,中华儿女迎来了祖国母亲70华诞。
70 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团结一心,迎难而上,开拓进取,奋力前行,从封闭落后迈向开放进步,从贫困温饱迈向全面小康,从积贫积弱迈向繁荣富强,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人类发展史上的伟大奇迹,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70年来,人民的生活空间不断革新,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在这片沃土之上,一个个城市热点新区拔地而起,向全世界展示出中国源源不断的发展张力和潜力。
记得在我小时候的七八十年代,每月的生活物资都是靠“布票”“粮票”“油票”“肉票”换来的,想买东西只能凭借各类票据到当时的供销社购买。那时的商品种类少,价格高,还经常断供。而今物资丰富,天南海北的各种特产,琳琅满目的各种商品,甚至不需要去实体店购买,只需要动动手指,通过互联网、微信、支付宝等,随时都能购买到世界各地的各类商品。
小时候,交通方式较为单一,还记得过去出行的交通工具,好一点的是开起来冒着黑烟的客车、蒸汽火车,农村是牛车马车,自行车都是稀罕物,速度慢,时间长,出行距离短。随着科技的发展,现代交通工具种类也多样起来,在我的家乡,飞机场、高铁站、地铁站、汽车站、海洋港口码头比比皆是,给出行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小时候,从黑白电视机中看“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哪吒闹海”的故事都欣喜若狂。而现在的多媒体信息技术发达,随着数字高清电视普及,智能手机、无线网络的发展,让我们随时随地都能以高清的画质记录着我们幸福的生活。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中国在一步步接近强国梦,中国在世界上给予了国人自豪和底气,中国在科技上让各国刮目相看,中国在创新上不断取得突破,中国在经济上不断完成一个又一个飞跃。厉害了,我的国!
俗话说:“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强则国强”。教育是国家进步、社会发展、经济繁荣和民族振兴的重要基础。新中国的教育是在一个经济落后、文化教育落后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从新中国成立时80%的文盲率,到我小时候的9年义务教育,再到现在基础教育普及到了各个偏远山村,全国每年高校毕业生达1000多万人。70年来,教育为我国输送了各领域、各层次的优质人才,成为推动和领导改革开放的中坚力量。
在新中国成立初到改革开放前的30年中,我国教育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改造了旧教育制度,并且积极探索、创立了社会主义教育制度。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开始对教育进行逐步改造,以适应经济建设的需要:接管和改造了旧学校,将受外国津贴资助的学校、教会学校和私立学校全部改为公立学校;废除旧学制,颁布新学制,为工人、农民和工农干部提供受教育的机会;整顿教师队伍,对教师进行思想改造等等。可以说,改革开放前我国已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教育模式。
1978年是我国教育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确立了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我国科技教育事业不断发展,教育普及程度逐步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持续增强,人才队伍日益壮大,有力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发展。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经济体制的转变,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
说到教育,不得不提到高考。1949年,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高考也与百废待兴的新中国一同走上了新的发展轨道。新中国立国之初,百废待兴,要在战争废墟上重建家园,培养各领域的高层次人才成为当务之急。新中国的高考制度既传承于历史,又有别于以往任何一个历史时期,它的演进历程就是新中国发展历程的折射。从1952年全国统考制度的确立,到1966年被废除,高考制度随着国家政治风云的动荡而曲折前行。从某种角度来看,高考制度就是新中国的政治晴雨表,它所负载的历史重荷己经远远超越考试制度本身。
1977年是一个伟大转折的年份。这年8月,复出的邓小平在北京饭店组织召开的科学和教育工作者座谈会上决定当年就恢复高考。恢复高考招生的消息迅速传遍并且震动了整个中华大地。人们欢欣鼓舞,奔走相告,积极响应这一改革举措,被压抑多年的学习激情重新迸发。“书到用时方恨少”,由于缺乏教材,不少人开始翻箱倒柜找教科书,很多考生不得不轮流使用一本书,许多家长帮助子女四处寻找备考材料,相当多的考生还在工厂、农村生产第一线,除少数单位支持考生复习功课外,大部分考生只能牺牲业余休息时间,开夜车、连轴转。
1977年高考制度的恢复与重建,拉开了新时期我国教育改革的帷幕,为教育事业的迅速发展提供了宝贵的机遇。此后的40年里,在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共同努力下,高考制度历经多次改革,逐渐走向成熟与完善,成为确保我国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制度基础。
不知不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已经70周年了。70年发展历程,蕴涵着极为丰富的历史经验,留下了极为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要牢牢记取、倍加珍惜。作为中华民族子孙的我们,更应该努力学习,努力工作。
回首往昔,豪情万丈;展望未来,信心满怀。让我们永远铭记既往的奋斗历程,紧紧抓住眼前的历史机遇,万众一心,不懈求索,奋发有为,不断开创首都教育考试事业新局面,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征程上阔步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