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赞新中国 我眼中的海洋石油装备奋进之路

发布时间:2019-10-08 期号: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退休教授 方华灿

  我于1952年从北洋大学(天津大学前身)机械系毕业后,被分配到清华大学石油系作教师,1953年随全系进入新建立的北京石油学院,在石油机械系从事石油矿场机械的教学及科研工作。

  1966年,大港油田(时称“641”厂)在渤海大陆架发现石油,石油工业部号召“下海找油”。于是我响应号召,从陆上石油矿场机械转向专攻海洋石油装备,从此再未离开过这个专业。

  几十年来,我亲眼目睹、亲身经历了我国海洋石油装备的蓬勃发展历程,值此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抚今追昔,我心潮澎湃,为我国海洋石油装备的“中国制造”辉煌成就感到自豪。

从无到有

  上世纪六十年代以前,我国没有进行过海上油气的勘探。1966年,在渤海建成我国第一座海上固定平台,并于1967年6月成功地钻成了海上第一口井深2441米具有工业油流的油井,日产原油35.2吨、天然气1941立方米。这标志着我国在海洋找到了油气,国家海洋石油进入了工业发展的新阶段。

  伴随着海上油气的发现,我国的海洋石油装备也从无到有。海洋石油装备的核心是海洋石油平台,包括钻井平台、采油平台等,它们相当于陆上的作业场地。为了在渤海钻探第一口井,我国有了第一座固定式钻井平台,它是1966年我国自己建造成的钢质导管架桩基平台。但它工作水深受限,且移运性差,因而为了适应大规模勘探开发的需求,我国开始了自升式钻井平台的研制。

  1972年,我国有了第一座自升式钻井平台,命名为“渤海一号”。虽然它与当时国外先进的桁架型桩腿相比落后了一代,但是,从无到有,我国终于有了自己设计建造的自升式钻井平台。我在“渤海一号”建成时,有幸全面学习了解了自升式钻井平台的结构组成、技术性能、工作原理等要领。回校后,我将这些内容加工整理,编入了我国高等学校第一部海洋石油装备的教科书《海洋石油钻采装备与结构》中,也可以算是对我国海洋石油装备从无到有的一个佐证吧!

  为了实现胜利油田向浅海进军的夙愿,1978年我国第一座坐底式钻井平台“胜利一号”建造成功,填补了我国浅海钻井装备的空白,开创了国家浅海勘探的新局面。“胜利一号”是时任胜利油田钻井研究院总工程师的顾心怿(中国工程院院士)研制的,他不满足于就此止步,而是发奋为研制出极浅海滩涂区钻井急需的装备继续奋斗。顾心怿曾说,在目睹了万名民工在北风凛冽的寒冬奋不顾身坚持围海筑堤建设钻井场地的情景后,他很受触动,决心要设计出一种装备,把工人们从这种艰苦的劳动中解放出来。多年来,我与顾心怿院士相知较深,他的爱国奉献、开拓创新、朴实严谨,一直是我学习的榜样。

从买到造

  上世纪七十年代,我国海洋石油开始向南海“进军”。当时,我国尚不能建造桁架型桩腿的自升式钻井平台,因而只能先买外国的。于是,地质矿产部1975年向新加坡罗布雷造船厂定制,1976年建成拖航回国,命名为“勘探二号”。与此同时,石油部也在新加坡定制了一座桁架型桩腿的自升式钻井平台,1976年建成拖航回国,命名为“南海一号”。

  1977年,石油部自挪威阿科公司买进一艘具有自航能力的半潜式钻井平台,1978年3月航至我国南海莺歌海锚地,命名为“南海二号”。我受到“南海二号”当时首任船长王彦的邀请,协助全面验收“南海二号”及在莺歌海深水区钻第一口井。于是,我得以登上“南海二号”并驻留了一段时间,从而有机会了解了半潜式平台以及深水钻井的全过程,进一步丰富了我编写教科书的内容。

  紧接着,由上海708研究所等部门联合设计的我国第一座半潜式钻井平台“勘探三号”于1984年7月交付使用。我曾经还配合进行过平台上钻柱升沉补偿装置的研究工作。

从低到高

  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我国海洋石油装备工业发展进入“快车道”,建造的厂家逐渐增多,建造出的产品数量大增,产品质量也不断提高,从低端产品向高端产品前进。对于海洋石油平台来说,工作水深加深、可钻井深加深、可变载荷加大、抗风浪能力提高,平台功能多样化、平台控制自动化、智能化是向高端发展的主攻方向。在这些方面,我国各类型海洋平台均大踏步前进。

  这些年来,我国在役的自升式钻井平台已增加到约25座,其中由我国一些船厂自主设计、建造的就不少。以烟台来福士公司为例,已建造了自升式钻井平台11座,其中除为我国三大石油公司建造的之外,还有些是给美国、俄罗斯等国建造的。2014年我应烟台杰瑞石油装备公司之邀作海洋石油装备讲座,在现场恰与美国的一个来公司洽谈购买石油装备的商团相遇。我得知后,今昔对比,感慨万千,心情十分激动。昔日是我们不能造,只能向外国买,今日我们不仅能造,而且物美价廉,外国人要找上门买我们造的!

  进入本世纪以后,半潜式平台建造迅猛发展,多个厂家开始参与,不仅给国内还给国外建造,高端产品层出不穷。例如烟台来福士公司为我国国土资源部建成“蓝鲸一号”及“蓝鲸二号”,是世界上最大、作业水深最深、钻井深度最深的、最新的第七代超深水钻井平台,代表了当今世界海洋钻井平台设计建造的最高水平。其中,“蓝鲸一号”是我国2017年5月在南海北部首次海上试采“可燃冰”成功的核心装备,为海上油气勘探作出了突出贡献。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海洋石油装备工业在蓬勃发展过程中,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而这正是广大行业职工辛勤劳动努力奋斗结出的硕果。值此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我作为一名老石油装备工作者,要向我国海洋石油装备工业战线的广大职工表达崇高的敬意!

(本文有删减)

关于本站|征订办法|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北京教育考试院 京ICP备19056224号-2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56号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志新东路9号邮编:100083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