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联合大学师范学院教师 刘文君
夏日,电视剧《长安十二时辰》热映。都说看得懂长安时辰,便看得懂中国的颜色美学、建筑美学。我倒觉得这部剧不止于此——孤身奋战欲以一己之力救长安的张小敬说:“你曾上过大雁塔顶吗?那里能看尽长安城的牡丹。升道坊里有一个专做毕罗饼的回鹘老头,他选的芝麻粒很大,所以饼刚出炉时味道极香……东市的阿罗约是个驯骆驼的好手,他的毕生梦想是在安邑坊置个产业,娶妻生子……有一个住在崇仁坊的舞姬,叫李十二,雄心勃勃想比肩当年公孙大娘。她练舞跳得脚跟磨烂,不得不用红绸裹住……”
他要护长安,护的便是这样微不足道的人过得习以为常但又鲜活的生活。
我从家里出来,直行二百米,左转再三百米,就到了小区里最近的一个菜市场。这个市场晚上八点关门,六七点就要收摊,菜时不时一捆捆便宜着卖,买冬瓜做汤就送你一小把香菜。有个肉店老板,每次买肉时都说一个人吃,但他还是硬要给你切上一大块儿肉。有意思的是,前日猪肉涨价,老板每次都一丝不苟地按照我要的分量切,颇有体谅顾客荷包的情感在。有一次,我还看见店铺老板的儿子,放了学在案板旁边学英语。
我也想,能在北京安置个产业,就过着朝九晚五、愁着给孩子报什么辅导班、小长假出去旅游的寻常日子。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每一个这样不起眼的梦想都在祖国的发展中有机会得以实现。去年年末,农村的贫困发生率降低到了1.7%,越来越多的人过上了稳定温饱的生活。作为一名教师,我看到的是更多小孩有机会接受教育,高校在增加对贫困地区的招生计划,人们平均受教育的年限不断上升。
中国梦很多,也很宏大,而这些普通人的幸福便是诸多伟大中国梦中的一个。
人们愿意谈起长安,因为那是中国历史上“熙攘繁盛,光耀万年”的存在。我没机会登上大雁塔顶见昔日长安,可我见过执勤的战士、小区的保安、风风火火的快递员,还有身边的你我他。长安虽湮没在历史长河之中,但成就那座城市底色的人,与那龙首原上延续至今的庇护万民的心始终都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