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下一串清晰的脚印

发布时间:2019-06-19 期号:
北京建筑大学学生    张 含
  “当你走进大学就轻松了。”这是多么熟悉的一句话。在高考这条路上,这句话成为激励我前进的动力,不禁让我认为:高考之后就是条条大路,广阔而美丽。然而,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其实不然,我们依然会遇到种种烦恼,其中出现在很多人面前的一个问题就是上了大学我不喜欢所学专业怎么办?或许是因为高考发挥失常,不能去理想的学校、专业被调剂,或许是因为对专业所学知识不了解,仅仅听专业名字就盲目选择,或许是家长认为以后出路好安排去学习这个专业……各种不同的原因造成了相同的结果——我们选择了不喜欢的专业,这时该以怎样的心态面对这个问题至关重要。
  今年是我进入大学的第三个年头。还记得初入大学时,我对所选专业毫无兴趣,一提到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虽然没有厌恶到极致,可说喜欢完全谈不上。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能为你提供主动学习的动力,而主动学习和被动学习的效率有着天壤之别,喜欢所学便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道理我懂,可怎么才能做到一直困扰着我。我不喜欢这个专业,不知道学完能干什么,能解决什么问题,对以后的学习生活有什么用,这使我十分迷茫,而成绩不理想更让我的学习兴趣雪上加霜。
  直到大二暑假一次偶然,让我对专业的认知产生了巨大变化。国际太阳能十项全能(Solar Decathlon)竞赛在山东德州举行,北京建筑大学和香港大学联合参赛,学校招募参与本次竞赛讲解的志愿者。看到本次竞赛的带队老师刚好是本专业老师,我便怀着“我们专业和这些究竟有什么联系”的疑问走近赛场,而当看到已经基本完工的房屋那一刻,我的内心被深深震撼。我听着老师的介绍,逐渐意识到,平时课本上所讲授的那些枯燥乏味的知识,原来就发生在身边:《传热学》中有关热辐射、热导等概念可以运用到有关房屋保温、被动式建筑等实际情况中;《材料力学》《理论力学》中关于力矩的计算在建筑结构中至关重要……我终于意识到,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这一专业不仅局限于“傅里叶定律”“二位稳态导热”这些晦涩难懂的定理,从而开始尝试思考用自己的知识解决这些实际问题。
  在参与讲解期间,我到其他赛队设计的房屋中参观,了解那些走在建筑前沿的新技术手段。在这个过程中,我逐渐意识到现在自己的知识储备量匮乏,无论语言还是专业知识都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本次参加比赛的学校不乏国内外一流大学,清华、北大等高校均参与其中。在一次与德国学生的交流中,我意识到在英语方面的缺陷造成了自己的交流障碍。在聆听其他学校学生讲解时,我更加意识到课本上的知识是有限的,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科技在不断进步,很多新鲜事物在涌现,需要我们主动学习,紧跟时代的步伐,才能赶上技术的发展。
  近年来,考研热逐年升温,每年考研人数逐年增长。对于本科生而言,考研已然成为一种趋势。而在这次实践过程中,我意识到自己的不足,也感受到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的魅力,希望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对专业进一步了解,不被社会所淘汰。而研究生生活对我而言又是一段新奇的时光。正值花样年华的我,怎能坐以待毙?无论结果如何,只希望有一天,自己回首过往,不负这段值得回味的岁月,因为我曾在这里留下一串清晰的脚印。
  至今,大学生活已过半,我从对专业一无所知、毫无兴趣,对大学生活学习一脸茫然,到现在开始为了考研而努力奋斗,每每忆起往昔都深有感触。最后,我想用这段话结束这篇文章:“谁虚度了年华,青春就将褪色。青春在自己的手里,也只有一次,但你害怕和畏惧的时候,别人已经在努力了,为了不留下遗憾,你只能现在努力。成功不成功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是否尽力。”

关于本站|征订办法|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北京教育考试院 京ICP备19056224号-2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56号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志新东路9号邮编:100083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