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遇上端午节 祝你一举高“粽”

发布时间:2019-06-12 期号:
【编者按】
  高考遇上端午节,上一次它们的“相遇”发生在2008年。迄今为止,已经过去11年了。有人说,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是“我在吃粽子,而你在写卷子”。其实,高考和端午节在很早之前就已“结缘”——相传从明清开始,只要家中有人赶考,家人就会准备糕点和粽子,让考生带在身上,当作赶考的干粮,也寓意着希望求取功名的人可以一举高中。
  在此,小编希望在这个与“粽”(众)不同的夏天,高考生都能摩拳擦掌,在最美好的时光里大胆追逐自己的梦想,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这个6月属于你们,祝愿考生好事接“粽”(踵)而来,不负众望,高歌凯旋!
 
端午节由来先知道
  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重午节、龙舟节、正阳节、浴兰节等,是我国传统节日。因传说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屈原在端午抱石跳汨罗江自尽,后来人们将端午节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另外,也有纪念伍子胥、曹娥及介子推等说法。
  总的来说,端午节起源于南方沿海一带先民的龙图腾祭祀,注入夏季时令“祛病防疫”风尚。而把端午视为“恶月恶日”起于北方,附会纪念屈原等历史人物内容,最后形成如今端午节文化内涵。
端午节习俗各不同
  过端午节,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传统习俗。由于地域广大,加上许多故事传说,不仅产生了众多相异的节日名称,而且各地也有着不尽相同的过节习俗。
  食粽子:粽子属籺(hé)的一种,籺是人们在逢年过节时用来拜神的贡品。籺有很多品种,粽籺是端午节拜神的贡品。由于各地饮食习惯不同,粽形成了南北风味。从口味上分,粽子有咸粽和甜粽两大类。
  扒龙舟:扒龙舟古时盛行于吴、越、楚,现在我国南方沿海一带十分流行。龙舟竞渡分为请龙、祭龙神、游龙和收龙等,寓意祈求福佑、风调雨顺、去邪祟、攘灾异、事事如意。
  挂艾草与菖蒲:由于艾草特殊的香味,人们用它来驱病、防蚊;以菖蒲作剑插于门榻,以辟邪驱鬼。
  画额:端午节时以雄黄酒在孩童额头画“王”字,传说有驱毒镇邪之效。
  佩香囊:传说有辟邪驱瘟之意,实则用于襟头点缀装饰。
  陕西省:地方官率领僚属观赏竞渡。
  甘肃省:牧童祀山神;摘玫瑰以蜜腌渍。
  湖南省:用花币酒食供于龙舟之首。
  广东省:以烧符水洗手眼后泼洒于道;儿童放风筝。
  海南省:洗龙水;洗草药澡。
  河北省:为避井毒,端午节忌打井水。
  山西省:祭祀龙王,在田间折纸。
  江苏省:买石首鱼煮食。
  福建省:以鞋袜、团粽、扇子进献公婆。
  台湾省:局部地区吃煎堆(又称麻团)。
端午节遇上考试日
  粽子是端午节的象征性食物。早在春秋时期就有了粽子。到了明清两代,粽子成了吉祥食物。相传,那时凡参加科举考试的秀才,在赴考场前,要吃家中特意给他们包的“笔粽”,样子细长像毛笔,谐音“必中”,为的是讨个口彩;还有人说读书人参加科举考试的当天,早晨都要吃枣粽(谐音“早中”),寓意早日高中。直至今天,很多家长也会为即将上考场的孩子准备枣粽吃。
  粽子虽好吃,但也有人担心是否好消化?其实,糯米的支链淀粉含量高,更容易与淀粉酶相互作用从而被人体消化吸收。所以纯糯米粽对于普通人来说并不难消化。反而是糯米制品在放凉后,糯米的硬度、黏性和咀嚼性都会显著上升,消化吸收率也会大大降低。此外,粽子是否好消化也会因人而异,不排除某些肠胃功能不好的人食用少量热的纯糯米粽也会消化不良。所以,高考期间,考生要依据自身身体状况,可将粽子加热后再食用,并要注意适量,以免引起胃部不适,影响考试发挥。
  端午节与高考同一天,难免会让考生联想到战国时期楚国诗人屈原。在2008年,全国各地的高考题中有一部分涉及到与屈原相关的知识:
  1.2008年安徽高考语文第13题第三小题《屈原列传》
  2.2008年天津高考语文第17题第二小题《屈原列传》《离骚》
  3.2008年湖北高考语文第17题第一小题《离骚》
  4.2008年重庆高考语文第17 题第一小题《离骚》
  11年后的今天,让我们再来回顾一下有关屈原的知识吧。
  人物简介:屈原(约公元前340—公元前278年),中国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出生于楚国丹阳秭归(今湖北宜昌)。芈姓,屈氏,名平,字原;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少年时受过良好教育,博闻强识,志向远大。
  主要成就:楚歌辞赋:《离骚》《天问》《九歌》《九章》等。
  思想成就:举贤授能、造为宪令等。
  人物评价:梁启超首推屈原为“中国文学家的老祖宗”;闻一多评价屈原为“中国历史上唯一有充分条件称为人民诗人的人”。
  文学贡献:《离骚》是中国古代第一首长篇政治抒情诗,也是我国现存最长的一首古代政治抒情诗,更是一首浪漫主义风格的杰作。《离骚》分成前后两部分,前一部分是屈原对自己出身和生活经历的回顾,后一部分是屈原对未来道路和真理的探索与追求。屈原不仅给后人留下了高尚的精神财富,还为中国古代诗歌创作开启了浪漫主义先河,开创了新诗体——楚辞,他创作的《离骚》《九歌》《九章》成为《楚辞》的代表作品,标志着中国古代诗歌进入了一个由集体创作到个人创作的新时代。后人以《楚辞·离骚》与《诗经·国风》并称为“风骚”,作为文学的代名词。
端午节不只吃粽子
  大蒜蛋:河南、浙江等省农村每逢端午节会将大蒜和鸡蛋一起煮,供家人早餐食用。
  黄鳝:江汉平原每逢端午会吃黄鳝,有“端午黄鳝赛人参”的说法。
  茶叶蛋:江西南昌地区会吃茶叶蛋,还会用五颜六色的网袋装着,挂在小孩脖子上,意为逢凶化吉,平安无事。
  打糕:端午节是吉林省延边朝鲜族的重大节日,代表食物为打糕。
  煎堆:福建、台湾等地会吃煎堆(又称麻团),是一种用面粉、米粉或番薯粉和其他配料调成糊状煎成的食物。
(刘式歌  整理)

关于本站|征订办法|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北京教育考试院 京ICP备19056224号-2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56号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志新东路9号邮编:100083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