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怀先烈 祭奠中国魂

发布时间:2019-04-08 期号: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生  葛雨乔
  又是一年清明,又是一个怀念、祭奠的日子。我们怀着沉重的心情,来到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老师告诉我们,缅怀先烈,就先从缅怀那30万冤魂开始吧!是啊,如果不了解那段屈辱的历史,又怎能真正理解先烈舍生忘死的精神呢?
  在纪念馆中,有一个馆名为“12秒”:那里每隔12秒会有一滴水滴下来,掉到下面的哀悼池中,发出清脆的声音——那意味着南京大屠杀中又一个生命逝去——持续三个月的12秒,生命变得渺小而微不足道。而那面贴满了照片的墙上,密密麻麻的是受害者的脸——无一例外地面无表情。我走过这面墙,感觉到他们无声的控诉是那样绝望和压抑。
  我以为在这里见证的是中国曾经的羸弱,是无奈,是失去亲人的痛苦和无助,但心底一直有个声音提醒着我,一定还有些什么。
  屏幕上,满脸沧桑的老人正讲述着她悲惨的过去:爸爸护着妈妈,两个人都死了,爷爷带着孙女孙子企图躲过灾难,但孙子被日本人的刺刀戳死了,孙女被惨无人道的日本兵强奸了——年仅12岁的孩子下半身被撕开了,爷爷只能拿绳子把小姑娘下半身缠起来……小姑娘最终活了下来,她就是纪录片里讲述悲惨经历的老奶奶。
  老奶奶在轮椅上讲述这个故事的时候似乎很平静,没有哭天抢地,没有大声叫骂,时间沉淀了悲哀,让它在平静中波涛汹涌。站在屏幕前的参观者也没有人出声。我们每一个人都眼眶发红,拼命忍住眼泪。那一刻,无声的控诉胜过一切。
  转过头,我看见我的朋友正走过万人坑。他的身体在微微颤抖,那不是恐惧,而是愤怒。我又看见,我的姐妹用手指轻拂过装着日本军刀的玻璃展柜,她的眼眶发红,那不是害怕,而是愤怒。我还看见,一名陌生的参观者看着墙上惨不忍睹的照片,指甲深深嵌进了手里——那种情绪,也是愤怒。
  我以为我们早已不会愤怒。但此刻我明白了,一旦国家危亡,一旦民族遭受欺凌,每一个中国人绝不会等闲视之。为什么中华民族在惨遭杀戮之后依然能站起来?是因为她的人民愿意用生命保卫她,用青春捍卫她。每一名普通的老百姓都是国家的英雄,是他们用生命和热血换来了今天我们所拥有的一切,守护了我们的国家。他们在我眼里,是最值得尊敬的人,是永远不能忘却的人。
  这个清明节,我在缅怀中了然:一个政治清明的国家,一个灵魂清明的民族,才是我们永恒的追求。

关于本站|征订办法|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北京教育考试院 京ICP备19056224号-2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56号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志新东路9号邮编:100083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