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校园 别让“写字机器人”越俎代庖

发布时间:2019-03-04 期号:

  新学期伊始,一些中小学生在开学前疯狂补作业。而一款科技产品悄然在网上热销——“写字机器人”,据说能模仿孩子的笔迹帮忙写作业。近日,一名学生家长张女士发现,读初三的女儿用压岁钱订购了一台“写字机器人”,帮自己写语文作业。她一怒之下摔碎了“机器人”,还骂了女儿一顿。

  “写字机器人”的诞生和流行体现出当前科技发展的迅猛与进步,是值得肯定的。但学生和家长要辩证地看待这个问题,不能由机器人越俎代庖,取代学生写作业过程中加深知识记忆、培养思维思考能力的过程。

  “写字机器人”更准确地说是“抄写机器人”,其本身并不会思考答题,只能照抄照搬已有文字。但这恰恰迎合了一些学校作业布置的现状。时下,有的学校和老师大量布置抄写类作业。语文抄生字、英语抄单词、数学抄公式,动辄十遍二十遍。究其原因,一方面源于教育误区,笃信“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读十遍不如说一遍”,认为重复抄写可以加深记忆和理解;另一方面,是惰性心理使然。有的老师为图省事,机械式、无选择性地布置抄写作业,不管学生是否已经掌握。此外,抄写作业还会被用作惩罚。上课迟到、不积极答题、考试不理想等,都可能成为学生被罚抄作业的理由。

  俗话说,过犹不及。适当的抄写确实有助于增强记忆,但大量重复性抄写,会导致边际效应递减。除了增加学生的作业负担,并不会给学习带来多少帮助。反之这种重复机械劳动容易让人产生厌倦情绪。有的学生一边抄写一边走神,根本没入脑入心,完全在做无用功。学生及家长对于 “写字机器人”的诉求背后,是对大量抄写作业的“反击”。

  同时,部分老师对于假期作业重布置、轻检查,也让一些学生和家长产生了应付心理。虽然机器人可以模仿使用者笔迹,但在书写方式上还是有所不同。机器人在字间距、字体大小等方面比较规范,而人用笔写字时,很难做到完全一致,仔细观察是能分辨出来的。由于假期作业量较大,有的老师只看是否完成,并不会认真检查,甚至让家长修改。

  面对“写字机器人”的流行以及众多高科技产品,老师和家长要引导学生取长补短,学会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弥补传统教学手段的不足之处,但不可盲目跟风。学校和老师要意识到真正把低级重复的抄写作业负担降下来。引导学生把更多时间和精力用于解决高层次认知问题。布置作业时,老师也要加以筛选分析,加强重点、难点、易错点的巩固练习,不要大水漫灌,眉毛胡子一把抓。有条件的情况下,还可以积极探索弹性作业、个性化作业,帮助每名学生有针对性地查漏补缺。此外,认真检查作业也必不可少。老师改作业的态度,是会影响学生写作业态度的。

 

(张 涛)

关于本站|征订办法|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北京教育考试院 京ICP备19056224号-2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56号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志新东路9号邮编:100083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