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 肉粽还是豆沙小枣粽

发布时间:2018-06-19 期号:

日本十文字学园女子大学学生 胡 杨

  为了祭奠战国时期楚国爱国诗人屈原,每年农历初五渐渐演变成了中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关于屈原最早的完整史料是司马迁的《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其中撰述道,屈原博闻强志,精于辞令,曾在楚国内政、外交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后来遭谗言陷害革职,流放于荒野,却仍关心朝政,对楚国一腔热血无法释怀,最终怀石自沉于汨罗江。传说楚国百姓对屈原的死悲伤不已,为了不让河里的鱼虾、蛟龙伤害他,纷纷用竹筒装米,再缠上五彩丝线投到河里。后来竹筒被苇叶替代,渐渐演变成了我们现在过端午节家家户户餐桌上的粽子。

  自小生长在北京的我,上了大学才知道,原来粽子还有肉馅儿的。我的室友,一名来自浙江嘉兴的小镇姑娘一本正经地告诉我:“肉粽才是最好吃的粽子,并且吃的时候要蘸酱油。”这在当时只吃过小枣和豆沙馅儿粽子且蘸白糖的我看来,纯粹是“黑暗料理”。4年大学期间,我依然只吃甜粽子。直到一年前的夏天,我去位于浙江乌镇的木心故居探访,在江南水乡第一次吃到了肉粽。小小的早点铺子,瘦高个儿的老板,热气腾腾的蒸锅,比我手掌还大的粽子,放在一个小碟子里。肉粽竟然比我想象中好吃的多!

  多年来,因为从小习惯造成的偏见,我错过了多少美食啊!因为固执与偏见,社会中这样玩笑式的“争执”还有很多,比如早点吃甜豆腐脑还是咸豆腐脑,主食是米饭还是馒头、端午节吃肉粽还是豆沙小枣粽……

  时间长河中,每个地域都形成了自己特有的传统与风俗文化,这固然是好的。如果固步自封,只坚守一种生活样貌,不敢接受变化,拒绝尝试其他,岂不是会错过很多精彩的经历吗?和食物一样,很多事只有尝试过后,才有资格做出带有自己偏好的评价。

  自此,再过端午节,肉粽或豆沙小枣粽我都能欣然接受。再后来,我走出国门,在异国他乡长居,因为保有开放的心态,收获了更多新奇与喜悦。日本的生鱼片不错,印度的咖喱也好,巴黎的马卡龙甜甜的,印尼的路边摊也很美味。美食与生活方式这么多种,何必终其一生,只吃一种粽子呢?

关于本站|征订办法|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北京教育考试院 京ICP备19056224号-2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56号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志新东路9号邮编:100083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