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书斋以明读书志人生趣 ——一项特别的语文作业

发布时间:2018-04-23 期号:

编者按:

  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全称为世界图书与版权日,又称“世界图书日”。其设立目的是推动更多的人阅读和写作,希望所有人都能尊重和感谢为人类文明作出巨大贡献的文学、文化、科学、思想大师,保护知识产权。在世界读书日来临之际,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王艳老师给学生留了一项特别的作业。

 

  为自己的书斋(书房)起名号,是中国文人志士的雅趣,借以表达自己的读书志向或人生志趣、襟怀。如刘鹗的抱残守阙斋、周作人的苦雨斋、林语堂的有不为斋、梁启超的饮冰室、梁实秋的雅舍等。

本学期课文选入归有光的《项脊轩志》和刘基的《苦斋记》,或追述先人遗志表达读书志趣,或记友人书斋生活阐述苦乐相依的道理。学后我便留了这项作业,旨在使学生了解古代文人雅事,思考自己的读书志向,并尝试使用文言表达。具体如下:

了解古人给书斋命名的由来,也为自己的书房(书桌)起个斋名,并用文言或半文言形式,解说命名由来,表达自己读书或人生之志,再配一张照片或画图。手写、打印、画图均可,以一张A4纸上交。

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教师 王 艳

 

 

博笃斋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予欲承孔孟之遗风,致今世之襟怀,故以“博笃”自勖。

  博者,广学也。予以为天文地理,人事技艺,其皆可学也,而学之愈深,心之愈定。古之学者,乃悬梁刺股,秉烛夜读,而其进甚微。然日复一日,卒有所成。今之学者,弄天下大势于股掌之间,取万言之文如探囊取物,犹常殆于学焉,岂非愚乎?予有博学之志,而常困于所溺,因以“博”字自省。

  笃者,忠心也。予常临事而不决,心有所归而行不至,盖多虑、心悸也。予幸达于“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之境,勇而敢为,明志而济世,信而常乐,乃取“笃”字谏己,以求无违于心。

  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学生 孙修远

 

 

尔来书屋

  书乃塑人之品性,丰人之精神之圣物也。余以“尔来”名书斋,其意有三。其一,“尔来”即“近来”,是为书不可旷读。其二,余别名那赫尔瀚,含一“尔”字,亦有“你”之意,是为“书海你我共游”。其三,读书率尔,余心之所向也。

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学生 那赫洋

 

游戏斋

  陈胜曰:“王侯将相,宁有种乎!”遂奋起而亡秦族,自号为义军,后仍未得脱秦王之终,失天下而身死。朱熹等人,以为孔学失其本心,遂创理学以明世人,而难逃圣人之终,理学亦遭后人之曲解,终不得其意。创业之人,常有觉己业可传千万世者,而终有倾覆。迭起兴衰,周而复始,人苦求人生之意而莫能知。世间荒唐,生而无意,死而无理,自觉自由而实则处处掣肘,空为游戏一场。人皆以游戏为虚,而以人生为实,余独觉人生事理,颇有身不由己之态,一如游戏中人,循程据序而不自知。不知倘若世外有人,观人间,何等荒诞邪?吾取此意而记之,是不忘世事非真,而失其本意也。

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学生 戴天翔

 

容易居志

  容易居,南向之室也。南得暖阳,北有凉风,可谓冬暖夏凉。室有一架,高六尺,宽四尺,上为架,下为桌,余平日习于桌,伸手可抵,可谓容易矣。架有二层,下置杂物,上置书籍。杂物,或扇或剪等工具耳;书籍则类甚繁,天文地理,人文历史,古今中外,名著经典,甚或是杂文小说,包罗之多,可谓应有尽有。

  容,盛也。当包罗万象,容纳天地,故藏书尽广以藏天地于室,揽宇宙入怀。容,亦言宽大包容,容人之不容,是为气量,故曰心容。故以示余之当有容乃大,海纳百川。易,曰寒暑易节,日月更替。余每读于此,常忘日之长短,甘之如饴,得其三昧,故读而时易也。易,亦言启蒙,上日下物,日存方物得,故启而得之也。昔有乐天“长安居,大不易”,虽时过境迁,然不可弃。当励精图治,孜孜不倦,融会贯通,集思广益,学无止境也。

  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学生 林 含

 

竹卷轩赋

  竹卷轩,吾书桌也。其长仅六尺,宽不逾四尺五寸,止可容一人。既如此,又有书卷如山堆积其上,吾每写作阅卷之时,因之碍手,心甚烦躁。然停笔、阅毕之时,却常将书卷掷于一旁,全无整理之念。久之,此“书山”便弥高。今应名此书桌,奈何全无思路,适逢吾母临桌,曰:“是何其乱也!临之如入猪圈。”吾茅塞顿开:“猪圈”“竹卷”谐音,“竹卷”乃妙名也!以吾书、卷之多,若刻之竹卷,虽五车不能载之,吾岂非“学富五车”之士耶?遂以“竹卷”名之。

  竹卷轩与吾十年矣。吾幼时,好数术,尝算草于桌上,当时不及擦拭,笔迹便渗入其中。及今见之,便忆幼时、初中之趣事、好友,令人会心一笑。

  竹卷轩虽乱,吾却不以为意。刘梦得曰:“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若心静神宁,周遭纷乱又何妨?若心神浮躁,每每因手机不得专心于书卷,虽极尽文雅之斋阁亦无用。吾轩虽乱,吾心却宁,若此,则无妨也。

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学生 裴昱非

 

书不理斋记

  室南面,有窗可见日,室中常屯书三架。春芳秋芬,迎面而至,晨虫暮鸟,往往不绝。凡举目四顾,亭亭然葱绿茂盛,每留意清心,沁沁然淡香如隐。旦暮之间,有朝霞之浓妆,亦有青冥之淡抹。风云会于檐牙之边,雨雪鸣于窗棂之侧。每观仿佛桃花观中游又见东坡赤壁歌,万千变化斯斋尽赏。更看风雨,常自叹咏,惜秦皇汉武固不过一瞥,俯仰之间将为陈迹,展书卷于案,观古人事,为文山而气贯,为屈子而扼腕。每每感怀,对月相顾,只觉千年一瞬,耳畔钟表滴答,更奈何岁月几多?岂有闲处置书籍、编码排放?

于是主人总无心理书,以至于书成堆而未觉,堆将倾而罔顾,终成杂乱无序、混沌凌乱、熵增之至之书不理之斋。

状名之后,心更喜之,以是津城有狗不理回味不尽,而斋主人亦好珍馐美味,自沪宁杭之浓油赤酱、清汤真鲜以至湘鄂之交糯米辣椒,到得鲁豫大地燕菜糟熘,皆视之若至美,盼之若琼瑶,不理之名,正和吃货之心也哉。

  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学生谢德东

关于本站|征订办法|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北京教育考试院 京ICP备19056224号-2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56号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志新东路9号邮编:100083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