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第一六六中学教师 毋 瑕
“佛系”火了。随着社交网络的传播,“佛系”这个词成为流行词语,甚至登上了去年的年度词汇排行榜。一时间,由此引申出的“佛系青年”“佛系生活”“佛系综艺”等一大波“佛系”概念汹涌而来。
和许多流行的青少年亚文化一样,“佛系”一词起源于日本,不过与佛教没有什么直接关系。它指的是一种看淡一切、不大走心、“怎么都行”的生活态度与生活方式。
社会上,有些“90后”借此调侃,透露出混沌度日的处世态度,未免显得消极颓废。校园里,部分“00后”学生也开始崇尚“佛系”,成为“佛系学生”。他们认为考试成绩乃至升学就业,一切都是命中注定,于是放弃了顽强拼搏。不难预见,在“佛系”影响下,不少年轻人将虚度他们最宝贵的年华。
然而青春不该被辜负!作家果戈里说:“青春之所以幸福,就因为它有前途。”缺乏进取精神的“佛系”青春,失去了奋斗的双翼,也就很难拥有灿烂的明天。
分析起来,一些年轻人加入“佛系”,是因为所谓“看清现实”而抱有“付出也不会有收获”的观念;还有小青年人云亦云,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诚然,在社会层面,当前国际国内环境发生着深刻复杂的变化,“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已成为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而个人层面,打破利益固化、实现阶层流动似乎越来越难。这些都考量着青年人对奋斗的意义的判断。但是,无论时代如何、环境怎样,都不要忘记李大钊先生的名言:“青年之文明,奋斗之文明也,与境遇奋斗,与时代奋斗,与经验奋斗。”青春的意义,不就在于一股敢想敢为、能拼能闯的劲头吗?
作为教育工作者,不妨在思想、能力和信仰几方面着力,加强对“佛系青年”“佛系学生”的教育引导。
一是从思想上,重视正确三观的培育。青少年处于三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自身分析判断能力较弱,加之互联网信息传播速度快,对这一群体影响程度深,因此要给予他们正确、及时、有效的指引。同时,还要留意情感态度价值观层面的引导,通过多种形式和途径传播正能量,占领青少年思想高地,引导学生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是从能力上,侧重方法习惯的指导。“佛系学生”信奉“考过就是缘,挂了也是命”,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其学习能力的不足。能力不足,则成绩不佳,随之失去对学习的兴趣与信心,而这将导致放弃自我的恶果。为人师者要循循善诱,通过适时帮助学生调整方法、改善习惯,培养其学习创新能力,同时进一步加强过程性评价,使学生“乐其学”。
三是从信仰上,加强理想信念的教育。“佛系青年”看淡一切的背后,是他们理想信念的缺失。没有信仰的人生,就像没有方向的航行。学校要利用思想品德、思想政治等科目的课程教学,充分发挥共青团组织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特别是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引导青少年确定信仰、坚定理想,并以此指导自己的学习和生活。
现在,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将来,青春是用来回忆的。青春宝贵,芳华即逝。愿每一个生命的青春都不被辜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