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发布时间:2018-01-24 期号:

北京教育考试院 樊本富

  隋唐时期,每年进入初冬时节,京城长安仿佛所有的建筑都在风中瑟瑟发抖。可是,在通往长安的路上,一些人风尘仆仆地陆续赶来,有的风华正茂,有的白发苍苍,有的衣衫褴褛,有的满脸疲惫。难道临近年关,这群人要到京城走亲访友?不。每到这个时节,总会有这么一群人从四面八方涌向长安。在他们疲惫的目光中充满了期待,在他们匆匆的神色中流露着渴望。究竟是什么让他们如此期待?究竟是什么让他们如此渴望?原来,他们期待的是金榜题名,他们渴望的是科举成功。

  科举,是中国古代的一种选官制度,是按照不同科目进行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科举考试的科目大致包括常科和制科:常科是每年要按时考试的科目,包括进士科和明经科;制科是皇帝根据特殊需要临时设置的科目,目的是选拔特殊之才,非常灵活、名目繁多。因此,科举制度被国内外一些学者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为什么说科举制度是中国的第五大发明呢?要想说明这个问题,就需要简单了解一下科举的影响:

  第一,科举制度改革了传统官僚体制。科举是一个王朝通过不同科目考试,选拔“干部”进行政治建设的重要环节。在实行科举考试之前,主要是察举征辟制和九品中正制。谁当官、谁不当官,由几个掌握大权的人说了算。这样权力就集中到高门大户之中了。与这些选官制度相比,科举制度的选官范围不再局限于拥有政治背景的高门大户,而是面向整个社会。从形式上来说,一切以考试结果为准,这也为下层读书人提供了进入官场的机会。

  第二,科举制度塑造了文人品格。在科举考试中,几乎任何一个考试科目都会涉及到儒家思想,因此每个参加考试的文人都要对相关儒家经典进行学习和体悟,这样才能在考场上正常发挥。而在学习和考试的过程中,儒家经典所提倡的价值观自然会慢慢影响读书人的思想,进而形成他们的品格。

  第三,科举制度具有世界影响。现代西方的文官考试制度是对中国科举制度的借鉴和发展,这是在十世纪前后传入西方国家的。越南、朝鲜也曾像中国一样科举取士。日本曾学习和采用过中国的科举制度。孟德斯鸠、狄德罗等西方思想家被中国科举所表现出的公平性和公正性所折服。

  第四,科举制度具有当代意义。当我们把科举作为考试手段时,它的考试科目、考试内容、考试方法、评价标准,都对当时和后世产生很大影响。比如,当年的试策相当于现在公务员考试中的申论题,诗赋相当于中考、高考语文试卷中的作文题,帖经相当于填空题。这些考试方式不仅在中国,即便在世界许多地方也依旧流行着,当年我们已经远远地走在了世界的前列。

  可以说,科举制度展示了中国古代的政治智慧,不仅影响了中国的政治结构,而且影响了其他国家的政治建设。从这些意义来看,把科举制度称作“中国的第五大发明”是有一定道理的。

关于本站|征订办法|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北京教育考试院 京ICP备19056224号-2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56号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志新东路9号邮编:100083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