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信息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学生 潘 琪
我在南极,经受了孤单与严寒的洗礼,却受不起,温润如你,断了音讯。——题记
算算时间,谈离别似乎为之过早,离毕业尚有近两年的时间。不知为何,仿佛现在已隐隐有了分道扬镳的气息。蹉跎了两年,忽然间社会已近到触手可及,所有人都面临着未来道路的选择,考研,工作,出国,别离未至,决定却要现在就做。恍惚间,忆起初入学的青涩,而今,我们终于成长。所谓的一路陪伴长久相守,在现实面前不堪一击。看到现在还朝夕相处着的人,偶尔也忍不住揣测,两年以后,一别也许就是一世。
很少有同学会过早地考虑将会分离的事实。然而当迷雾散去,到了再也不能够逃避的时候,即便是早已知晓的答案,心里也不由生出一丝悲凉。从现在开始,原本同进退的人已经踏上了不同的奋斗道路,渐行渐远。林夕在《十年》里说,成千上万个门口,总有一个人要先走。而毕业这一道门,竟不知走散了多少人,走失了多少情。那些总带着笑的年轻脸庞,终于被现实染上了沉稳。我们习惯了行色匆匆,同样的路再也走不出轻快的脚步。
我们在伤怀身边人来去匆匆的同时,又何尝不是充当着别人的身边人。毕竟路途不同,没有谁会在另一个生命里自始至终地存在。因此别离最是平常不过,久了倒也渐渐习惯。只是偶尔触动往事,总不免一阵唏嘘。怀念一事可偶尔为之,然而更应当的是珍惜眼前人,珍惜他们在的时光。余下不到两年的时间,足够让我将身边的人都牢牢印在心里。只有在彼此的生命中留下痕迹,才可以即便久别不见,想到怀念和他们在一起的日子时,不至于连回忆都是破碎的片段。来得及有回忆,就已经很不错。
古人慨叹“欢笑情如旧,萧疏鬓已斑”。多年以后,我们都不再年轻。只是在我看来,两鬓斑白倒不可怕,只要分开时彼此挂念,再相见时还有一个眼神的默契,这便很好。
总有一些人,可以让我很确定——多年以后,若有机缘再见,人群中我必能一眼认出你。那时你的容颜虽已有了岁月的烙印,却依稀可辨当年青春正茂的风华。在我心里,你那年的模样一直清晰,一如你从未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