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建国
个人简历:
顾建国 1973年上山下乡,1978年2月上大学,1982年春毕业后分配到北京,1985年调回杭州,在工程设计院工作,直至2015年退休。
1977年恢复高考,是当年的大新闻。
高考恢复了
1973年初,我高中毕业,升学无望。年底,我带着上大学的梦想,踏上上山下乡插队落户的艰难之路。在公社的那些日子,我每天都盼望着有一天能考上大学,实现我多年的梦想。
1977年10月21日早晨6点30分,和往常一样,我打开收音机,锁定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新闻和报纸摘要节目”,恢复高考了:工人、农民、上山下乡和回乡知识青年、复员军人、干部和应届高中毕业生均可参加。一石激起千层浪,各路年轻人纷纷卷入备战高考的热潮里。
由于报考人员极多,1977年高考设置初试第一道门槛。11月25日,杭州地区高考初试:上午语文、下午数学,考场就临时设在公社中学,县里来人监考。我记得,作文题目是《当我走进考场的时候》。数学最后一题是抛物线拱桥,问当水深下降一米时,跨宽是多少。
12月15日、16日两天为浙江全省统考:上午考语文,下午考理化或史地;16日上午考数学,下午考政治。作文考试题为:路。数学卷的最后一题特别难,据说全县仅一人解出,后被复旦大学数学系录取,而附加题则是简单的四次代数指数方程的微分计算,是送分题。
1978年1月,经层层淘汰筛选后,共130人参加体检。我因心理紧张导致血压偏高,第一次刷了下来,等待复查时的心情就更紧张了,正好主管的黄医生走过:“啊,他是我们医院的家属啊,没有事的。”这句话救了我,我才顺利体检通过。1982年1月15日,四年后,我在毕业返家拥挤的公交车上又遇到他,我一定要让座给他,以略表我的感激之情。
我的好运终于到了
1978年早春2月,春节后的乡村,在树皮下、草茎里蛰伏了一个寒冬的绿色胚芽们,又膨胀起来,大地轮回又一春,我的好运终于到了。
2月24日下午,已经得到消息的考生聚集在县教育局门口议论,通过初试、复试、体检、政审,过五关斩六将的结果——自己未来的命运就在近在咫尺的官员的抽屉里。一名考生进去打探消息,出来时一脸兴奋地对我说:“有你的名字!”噗嗵一声,我心上的石块落下了。
魂牵梦绕,我苦苦追求多年的大学梦终于实现了。
1977年,全县有4500人参加初试,择优参加全省统考,最终76人被高校录取。
在傍晚回生产队的14路公交车上,我巧遇带着四份通知书的公社教育干部方阿毛,看到了属于我的那个最普通的信封,右下角一行小字:同济大学,上海四平路1239号。“别急,明天就发给你了。”他对我说。
装在一个淡黄色信封里的一页薄薄的录取通知书,把我送上了云端。大学:科学的殿堂,知识的海洋,改变命运的起点,梦寐以求的神圣之地!
走出公社圆梦大学
第二天, 在公社小会议室里、被大连工学院、省中医学院、杭州大学录取的3名女知青赶来领取通知书。中学徐校长一脸羡慕:你们以后要来看看我们,别忘了我们啊!一个公社,民办教师、青年干部、插队知青、回乡知青、应届毕业生……济济百十号人报考,初试、复试二轮淘汰,冲出4位,全是插队知青!1978年的春天,大学生是耀眼的明星,人人羡慕的人物,百里挑一的幸运儿!
平日里走得近乎的农民兄弟们纷纷不请自来,我的土屋里没有一杯水,没有热茶,更没有上榜宴,大家就这么聚在一起,分享这绝无仅有的开心事件。
“以后看到我们,别装着不认识了,眼睛朝上看啊……”农民们以习惯性的揶揄口吻说着。“那个时候啊,哪还认识我们,你是谁啊?”一位老哥开着玩笑对大家说。他总在我做晚饭时一瘸一瘸地推门不请自来,双手拢进满是油垢的袖筒里,坐定我的小桌子边,看着我吃饭,问我无数问题:美国在哪里?地震是这么一回事?是南朝鲜好还是北朝鲜好?我答的比他问的多得多。最后一番感慨:你啊,你啊!可惜了,你是天上知道一半,地上全部知道,落到这里来和我们捏锄头柄,修地球,跟我们无知无识的一样……他抬起袖筒擦掉快流到嘴唇的清水鼻涕:我们还有什么前途,生在这里,死在这里,你们知青呀……”
还好高考恢复了,改变了我的命运。因为那时我已不年轻了,是24岁入学的高龄大学生。插队五年间,我过得十分辛苦,还好日思夜想五年的大学梦终于圆了。
今天,恢复高考走过了40年,培养了8000万人才,是中国今天如此辉煌成就的起点和转折点。高考自身也已进化和迭代了好几代。而它的本质和灵魂,没有变化:公平、竞争、公正。公平代表着不问出身、背景、权势,谁都有资格参加;竞争代表着考场就是战场;公正代表着在分数面前人人平等。这是一个国家生存和发展的基石。相信百年后高考的原则,还是这六字!
恢复高考最重要的意义是恢复全社会的公平、公正。我插队的生产大队,普通农家的寒门弟子能够和往日仰视的公社、大队干部的子女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冲击大学之门的入学资格。自1970年恢复招生开始,上大学的机会就一直在社、队干部的至爱亲朋的圈子里轮流转。
1977年已渐行渐远,聚缩成一段历史,对于后人,“恢复高考”只是一组4个汉字符号。对于那个年代的人来说,这是一个改变命运的契机、一次鱼跃龙门的机会、一段刻骨铭心的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