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新民
作者简介:
黄新民,1982年毕业于湘潭大学经济系。当过园丁,做过编辑,在全国报刊发表过若干散文。曾供职于湖南省总工会,任省总副主席。现退休。
人生的道路如同一条长河,不可能笔直平坦、一帆风顺。有时会遇到高山峡谷,有时清流如镜;有时雾障千重,有时柳暗花明。
1977年是我们这一代人命运的转折点。那年的12月10日,我们走进了久违的高考考场。
1977年10月21日,《人民日报》刊登了恢复高考的消息。这个消息像一声春雷响彻中华大地,唤醒了我尘封已久的大学梦,也点燃了我们这一代人心中的希望之火。
接到消息,离高考只有50天时间了。我心中翻起了巨澜,这是我多年的等待,更是人生中难得的一次机遇。
中断了11年的高考恢复了,标志着我们这一代人可以通过公平竞争改变自己的命运。50天的时间,到哪里找书籍、找辅导资料、找老师辅导?都没有,一切要靠自己奋斗,靠努力拼搏。人生难得几回搏。虽然时间仓促,我却在心中暗下决心,决不能放过这次机遇,一定要好好地拼搏一下。
为了高考拼搏
我是1974年元月高中毕业的,到1977年10月已经4年了,高中课本已找不齐全了,老师所授的知识基本上也忘得差不多了。我的心中千头万绪,万缕千丝,不知从何着手,脑海中一片迷惘。要复习首要的是找书。我到附近以前读过高中的熟人家里借书。还好,他们家很客气地接待了我,让我随便拿。
在一个布满了蜘蛛网和灰尘的角楼上,我清理了一大袋泛黄的旧书籍。回到家里,我便一头扎进了书中。翻开这些书籍,数学书尤其让我大吃一惊感到十分陌生。原来,我读的初高中课本把很多内容都删去了。这怎么考啊?没办法,我得从头学。于是,我夜以继日,一天当作两天用,白天忙完事情,只要有时间就背题目、翻课本、做习题,真是做到了悬梁刺股,焚膏继晷,恨不得一天有48小时。我常常是疲倦得睁不开眼睛,坐在书桌边睡着了,醒来又继续看书。
孤灯对素壁,十载一回眸。50天的时间里,在一盏小小煤油灯下,我把书里自认为是重要的题目和要点扎扎实实地背了一遍,啃下了一根又一根硬骨头,下足了苦功夫,唯恐丢下需要考试的重要内容。
50天 的时间一眨眼就过去了。12月10日清晨,一缕阳光穿云而出,似乎预示着我的前方洒满了希望。我随全国570万考生一道走进了神圣的考场。
久违了的考场
十多年来,多少莘莘学子等的就是这一天。当我走进考场,激动、兴奋、感激之情一齐涌上心头。久违了的考场,我终于有机会接受你的挑选,如同一名士兵接受首长挑选冲锋队员那样光荣。这不仅是自己知识的展示和发挥,更是接受党和国家的挑选,为民族复兴贡献力量,到祖国最需要的岗位上去。这是十分神圣的时刻。教室里每个人都屏住了呼吸,夜一般的寂静,大家都在等待着那一张公平的试卷发下来。拿到试卷后,我迅速看了一遍,似乎都在我背记的范围内。我来不及多想,按照顺序一一答下去,没有多少题卡壳。
机遇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这完全得益于我50天里强记硬背的功夫。我手中的笔在沙沙作响,心在砰砰直跳。一张张试卷,一道道题目,如同一座座高山,一条条江河。这时,我就是战士,我就是运动员,无论是刀山火海,还是地雷阵,我都要冲过去,决不后退,别无选择。
我记得最清楚的是作文题:《心中有话向党说》。我有太多的话要向党说。我把高中毕业后想求学求知的苦闷、困惑和焦躁的心情,在答卷上倾泻而出。求知无门,求学无路,那是一种怎样的压抑、怎样的困苦;四年来,我身边的人一个个保送上大学,一个个远走高飞,自幼以读书为第一爱好的我却被拒之门外,这是怎样的委屈!怎样的无奈!高考这一天我终于有机会袒露心声。答卷中,我有道不尽的委屈,说不尽的感激,流不尽的激动泪水。一张答卷还答不完,最后还增加了两页纸,写下了平生我认为释放心情比较彻底的一张答卷。
两天考试,考完了语文、数学、政治、史地,我终于松了一口气,估计平均分数应该在及格以上,但能否被录取可心中没底。可无论如何,我尽力了!
接下来是漫长的等待。数着高考远去的日子,我每天都在盼望邮递员的到来,盼望幸运之神的早日降临。等待录取通知书的日子是一种煎熬,寝食难安。那年春节,我在盼望等待中煎熬着。
湘潭大学“77级”
1978年2月24日,一个春光明媚的日子,阴沉了许久的天空突然放晴了。下午4点多,邮递员来了,见面就要我请客。他说是我的录取通知书来了。他告诉我,这是整个区里面(原三个公社)十多年来第一张大学录取通知书。他怕丢失,没有夹放在报纸里。他从贴身的口袋里拿出一个印有“湘潭大学”字样的信封交给我。我打开一看,果然是湘潭大学发给我的大学录取通知书。我的第一志愿填的是湘大。因为那时湘大没有什么名气,我对湘大也不了解,不知道它的门槛有多高。我以为不会有太多人填报。
我生长在乡村,信息闭塞,如果知道湘潭大学是毛主席题写的校名,全省重点大学,我可能根本不敢填报。那时自己没有胆量填报名校、重点学校。
我无限感激湘潭大学录取了我!感谢邮递员第一个给我送来喜讯!我真要请他的客。在小卖铺,我花一角八分钱买了二两酒请他喝。那时请客就这样简单,现在想起来实属寒酸。
那时,我确实有种范进中举的心情。为了这张录取通知书,10年寒窗苦读,4年迷惘困惑,50天的挑灯夜战,两个多月的翘首期盼,我等待得太久了!拿到通知书后,我第一个要报告的就是父母亲,我没有辜负他们的期望。我把通知书递给父母亲,这是我做儿子10年寒窗最好的答卷!这一天是父母亲平生最高兴的一天。
3月5日一大早,迎着灿烂的阳光,我打上背包,跨上了奔向湘大的汽车。
40年了,回望当年,我们才20岁出头,风华正茂,踌躇满志,意气昂扬,十分有幸地成为录取率仅有4.7%的27万大学生中的一员,成了“77级”这个特有名词中的组成部分。“77级”已成为国家以经济建设为重点,培养人才、重视人才的转折点,更是我们这一代人命运的转折点。“77级”是我们一辈子的光荣,也是我们这一辈人的骄傲。
40年前的那一天,我永生难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