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恢复高考40周年 一次不平凡的高考命题会议

发布时间:2017-12-13 期号:

教育部考试中心 余仁胜

  2008年是中国历史上不平凡的一年。这一年8月,我国历史上首次举办奥运会。史上罕见的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在这一年5月。而夹在两大事件之间的,就是高考。作为第一大国家教育考试,高考不仅关系千万学子的前途和命运,还关系到社会和谐稳定,所以既是教育问题也是政治问题。这三件大事连在一起,注定了2008年夏天的高考命题会是一次极不平凡的会议。

  在负责高考命题之前,我已在考试中心从事了近20年的命题工作。2006年8月中旬,我开始负责高考命题工作,参与了2007年和2008年两次高考命题工作会议。2008年的高考命题会议是一次领导非常重视、准备极其充分、任务十分繁重、会议过程跌宕起伏的命题会议,在我生命中留下深刻而永久的记忆。

难忘的高考命题会议

  2008年高考入闱命题会议于5月5日—6月9日在北京中外运会议中心举行,历时36天,159人参加会议,命题教师122人,武警16人,工作人员21人。会议共完成76份高考试卷命题,是入闱封闭命题试卷数量最多的一年。

  为确保奥运之年的高考平稳顺利,教育部党组4月29日专门听取考试中心关于高考准备情况汇报。考试中心成立以戴家干主任为组长的高考领导小组,统筹高考命题和考务各项工作。考试中心领导班子两次集体听取命题一处汇报,了解高考命题计划方案和实施细节,提出“举全(考试)中心之力做好高考工作”的指导意见。考试中心主任、党委书记和分管副主任悉数参加命题动员会,考试中心领导向全体命题教师做动员报告。原学生司副司长姜钢同志代表教育部高校学生司,对高考命题工作提出确保命题工作安全、确保命题质量和确保平稳衔接三点要求。

命制新高考试题

  这次命题会的工作量明显超过往年。除正常的高考甲卷和乙卷命题任务之外,还要为首批参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海南和宁夏等省区命制新高考试题,确保新高考试题体现课程改革设计思想和理念,实现平稳过渡。为此,我们在会前做了大量准备工作,组织学科秘书到海南、宁夏调研,深入课堂听课,通过与教学一线教师、教研人员座谈,了解对新高考命题的意见和建议。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我们制定了现行大纲卷(老高考)和课程标准卷(新高考)命题指导思想、命题原则和具体实施方案。提出高考命题继续坚持两个“有利于”的指导思想,即有利于高校选拔新生、有利于中学素质教育。坚持以纲为纲,不以本为本。现行大纲甲、乙卷的命题,贯彻难度稳定的原则,试卷结构与2007年保持一致,避免试题难度的大起大落。新高考命题进一步体现能力立意,体现课改理念,适当加强对学科探究能力的考查。考试内容与高中新课程内容相衔接,突出学科的核心内容和主干知识,体现基础性、时代性和选择性要求;关注对考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考查。各学科确立了命题方案,包括试卷内容结构、难度要求、能力要求等。

  命题会议的前半程,一切按照计划有条不紊进行。5月5日,命题教师从考试中心统一乘租赁的大巴车出发前往入闱点报到。那时,国家命题基地没有启用,还没有固定的入闱点。经过考察选定安全保密条件较好、比较安静、活动设施比较齐全的密云水库大坝附近的中外运会议中心作为命题入闱点。它东西两侧临山,背靠密云水库,处于半山腰中,环境优美,只有一条公路可以通达,周围布满摄像头,安保条件非常好,适宜命题工作。5月6日,动员大会分三个阶段进行:观看安全保密宣传片、领导动员、部署任务。命题会议期间,分命题区域和非命题区域,命题区域由武警把守,无关人员严禁进入。各命题组按照命题计划,按部就班开展命题工作。

5.12汶川大地震

  5月12日,正当命题教师午休后准备下午工作之际,大楼有明显震感,大家预感有大事发生了。很快电视新闻中传来消息,在我国四川省汶川地区发生最严重的8级地震,波及多个省市,造成重大人员伤亡。灾情就是命令,命题会上我们立即成立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小组,由考试中心副主任梁育民、安保支队负责人韩伟、宾馆负责人刘金县和我组成,研究震后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应对之策。由于四川省高考是由四川省考试院负责,命题入闱点就在青城山脚下,离震中映秀地区并不远。我们隐隐感到地震可能对四川省高考命题工作造成影响,对四川高考命题任务是否能够顺利完成十分关切。

制定四川高考应急方案

  5月14日,时任教育部副部长赵沁平、时任学生司司长林蕙青、时任副司长姜钢和时任考试中心主任戴家干、时任副主任李光明来到会议中心,与有关人员一起紧急召开会议,研究制定震后四川高考应急方案。该方案建议四川高考命题由考试中心负责,四川省高考局部延迟,由四川省政府提出具体方案。

  由于时间紧迫,命题会上经学科秘书集体研究,初步提出从甲乙两套试卷中选择甲卷作为四川的高考试题。甲卷使用的省份包括内蒙古、吉林、黑龙江、西藏、贵州、甘肃、云南和青海等省区,相对而言难度水平低于乙卷。这样的选择体现对受地震影响的四川考生适度的关怀。

为四川省单独命制试卷

  5月17日,我们接到教育部的正式通知,由考试中心在5月23日之前为四川省单独命正卷一套。5月23日以后为四川省单独命副卷一套。由四川省教育考试院副院长薛道华率领四川省命题组9位组长来北京入闱点参加命题工作。为灾区命制高考试卷任务下达后,各命题组立即行动起来。5月18日上午,召集全体学科人员和命题组长参加的会议,研究部署后期的命题工作,特别是四川的命题任务,要求各命题人员本着大局意识和政治意识,克服一切困难,无条件完成任务。命题组长一致表示,这是政治任务,必须保质保量完成。

  5月19日凌晨,考试中心领导和办公室负责同志从机场直接将四川一行10人接到命题会上,特别为他们安排住在一幢相对独立的别墅里,由我全权负责他们会议期间工作、生活和心理辅导工作。由于他们从震区被直接送到命题点,一些年轻教师惊魂未定,情绪极不稳定。由于保密的要求他们震后还没有机会与家人取得联系,不知道亲人是否平安。为此,会议期间给予他们一项特殊的“政策”,允许他们每人每天与家人通一次录音电话。经过一段时间的调理,四川入闱教师进入了正常的工作状态。

  根据计划,为保证高考正常进行,制卷工作必须从5月24日开始,5月23日凌晨是命题部门必须向考务部门交接试卷的最后时刻。为保证此刻之前完成高考甲卷、乙卷、海南卷、宁夏卷、四川正卷,各学科组教师不分昼夜努力工作。特别是在5月22日这一最重要的试卷发排日,为保证试题没有任何质量问题,各命题组从一早开始到23日凌晨,不停歇工作,孜孜不倦,精益求精,不放过任何一点疑问和瑕疵,对试题试卷做最后的审查,确保正式试题没有科学性、规范性、公平性问题。我常思忖,国家在大力弘扬工匠精神,我们长期从事国家教育考试命题工作的命题教师就是大国工匠,一份高质量的试卷,每一道好的试题就是这样的一群具有高度责任感、使命感的工匠用心血、智慧精心打造出来的。

  这次命题会上,我们总共命制了76套试卷,其中包括高考甲卷(正副卷)、高考乙卷(正副卷)、海南宁夏新高考卷(正副卷)、四川卷(正副卷)、四川延考卷(正副卷),保障了2008年高考平稳顺利举行。

  本次命题会议虽然只是考试中心举行的千百次命题会议之一,且至今已过去9年了,由于在北京举办举世瞩目的奥运会之前,期间又发生四川汶川大地震,会议额外承担新的命题任务,因此被赋予了更多的政治意义。会议期间的紧张节奏,命题教师和同行们表现出来的高度政治觉悟和责任心使我至今难忘。对我来说,这是我经历的一次不平凡的命题会议。

 

(本文已收入教育部考试中心恢复高考40年纪念文集《我与高考改革同行》)

关于本站|征订办法|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北京教育考试院 京ICP备19056224号-2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56号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志新东路9号邮编:100083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