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争”

发布时间:2017-12-11 期号:

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学生 李佳清

  竞争,是个体与生俱来的使命。人们为生存而争,为梦想而争,为气节而争……但人们对待竞争的心态大相径庭,以致他们竞争的手段不同,竞争结果也随之改变。

  有的人把“争”当作最终目的。他们人生中所有的一切,都要为这“争”字让路。他们为了“争”不惜一切代价。奥运会上,曾有一位女游泳运动员因服用兴奋剂被终身禁赛。她为了争得比赛胜利,放弃了个人信誉。唐代李林甫为了争得皇上的宠信,对满朝文武谎称“野无遗贤”。作为国家重臣,他在权力争夺的诱惑面前,轻易抛弃了肩上担负的责任。战国末年,各国诸侯为争那一隅天下,罔顾仁德礼义,君臣伦常,用兵无度,不知爱民。这些国君让整整一个国家的兴衰和千千万万百姓的生死为自己争夺天下的欲望让路。

  由此看来,小到个人,大到国家,以“争”为最终目的,只会失去最根本的操守和初心。而所争所欲之事,反而更加难以求得。

  恰恰与之相反,有的人把“争”当作一种过程,淡然处之。《论语》里曾经提到过“君子之争”:“揖让而省,下而饮,其争也君子。”细品这其中的意味,孔夫子不仅把“争”当作满足欲望的途径,更是把“争”的过程看作对自己人格的成全与升华。而这种“争”的心态,更值得提倡。楼云曾在奥运会上完成了一套完美的体操动作,不想裁判却给出了一个不合理的低分,当场观众嘘声一片。但他很从容平静地站起来,劝说大家遵守赛场秩序,听从裁判的判决。国手的从容,是把“争”看淡,谦逊而“争”,大气而“争”,让人格和气度得到升华。中国也在世界舞台上对“君子之争”做出了新的诠释:当今世界格局纷繁错杂,我国要在世界之林中力争上游。在此形势下,近年我们实行了气度恢弘的“大国外交”,携手许多发展中国家一起实现共同繁荣,牵起一片友好之链。这种大气的竞争方式,不仅在国际范围内赢得了交口称赞,也令祖国一天天繁荣富强。

  显而易见,第二种“争”的心态和方法,不仅能让我们更有竞争力;更重要的是,它能升华我们的人格和国格,建立一股有操持的、大气的精神文化。文章前后两种“争”,孰高孰下,霎时便判若云泥。

  想来,之所以会出现这两种不同的“争”,究其原因,还是第一类“争”是在与别人相争,为眼前的欲望而争,为了欲望而不择手段,寄情于外;而第二类“争”是在与自己争,在争的过程中反复锤炼自己的能力和气度,托志于内。无论是国家还是个人,敢于选择第二种“争”,才是有自信、有长远眼光的大智慧。最后,愿我们都能成为“会争”“懂争”之人,摆正态度,不流于小争,让“争”拥有更深刻的价值和意义。

关于本站|征订办法|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北京教育考试院 京ICP备19056224号-2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56号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志新东路9号邮编:100083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