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恢复高考40周年 洪灾后的高考 ——记2006年建瓯高考

发布时间:2017-12-06 期号:
教育部考试中心  应书增
 
作者简介:
  应书增,曾任教育部考试中心副主任。长期从事教育考试的管理和研究工作,对教育考试,尤其是教育考试的命题工作有深入的研究。
 
  在考试中心二十几年的工作中,我经历了数次“高考”的历练,留下了许许多多的记忆和感怀。今年又是一个多雨的夏天,南方频降大雨,洪水成灾。望着窗外倾盆如注的大雨,我不禁想起十年之前一次难忘的经历。
 
临危受命去建瓯
  那是2006年6月中旬的一天,戴家干主任告诉我:在高考期间,福建省的建瓯市发生了五十年未遇的洪涝灾害,7日、8日两天无法按时进行高考。教育部决定使用当年的副卷在建瓯市考试,考试中心将派我带有关人员前去。
  受命后,第二天,我与当时外语处处长刘庆思即飞往福建。
  在福州机场,省招办主任林其天来接我们,随即乘车赶赴建瓯市。从福州到建瓯大约四五个小时车程。车子接近建瓯市时,沿途处处可见被洪水冲击坍塌的道路和房屋。天黑时分,我们才进入建瓯市。此时,福建省主管文教的汪副省长、教育厅的鞠厅长以及薛副厅长等已先期到达。看到他们,我们感到福建省对抗洪救灾以及灾后高考工作的高度重视。我们简单用餐后,即出发去考点巡视。
  建瓯市位于闽北山区,上游连降暴雨后,引发山洪6月6日暴发,市区水位高达两三米,7日、8日高考期间试卷根本无法运送,4000余名考生更是无法到达考场。因此,他们失去了正常参加高考的机会。建瓯市在福建省属于文化教育发达地区,历年高考均有较高的录取率。福建省当时还属于部分自主命题省份,省里命制语、数、外三科试卷,其中英语听力仍采用全国试卷;文科综合、理科综合采用全国试卷。
   我们一行当晚去看了建瓯的全部考场设施及准备工作,特别是外语听力设备。回到住处(临时指挥部)后,又听取了当地政府及招生考试部门的备考情况汇报。与会领导对当地抗灾保考工作表示满意,由于福建省采取统一考试、统一录取的招生模式,所以我在会上对用不同试卷考试,可能出现试题难度不一会影响考试公平性的问题,提醒当地主管部门注意,并制定预案,妥善处理。但与会的多数同志并不理解,反而认为正题和副题是同一批老师几乎同时命制,像一对双胞胎,不会出现太大的问题吧。
 
试题难易引风波
  第二天上午,考试顺利进行。下午即有部分家长到我们驻地上访,反映副卷的数学试题比正卷难,会影响考生的成绩。由于当时还在考试期间,一是怕影响考生后面的考试,二也是无暇顾及此事,三是对此类情况也无预案、指挥部也未专门讨论过,所以当时并未统一处理此事。未曾料到,第三天下午考完全部科目后,考生家长越聚越多,达到上百人。一些考生也参与其中,一些记者也在采访。事后我才知道一些中央媒体和当地的记者都在报道建瓯抗洪救灾及灾后高考的情况,而且不断有内参直报中央。
  此时,省领导和教育厅领导已离开建瓯。为化解矛盾,平息事态,当地党政部门领导将这些上访的家长和考生请到宾馆会议室做工作。我和庆思商量后,决定立即向考试中心和教育部高校学生司汇报。针对当前情况提出以下解决办法:
  1.不回避矛盾,积极配合当地有关部门妥善处理此事;
  2.在考试后的分数处理及录取中不让受灾的建瓯考生吃亏;
  3.必要时请学生司在录取指标方面给予一定的支持。
  我们的汇报很快就得到家干主任和学生司林司长的大力支持。随即我和省教育厅薛副厅长一起来到会议室。会议室及门口挤满了上访的家长和考生,情绪激昂。由于当地党政领导不了解考试的运作和录取的情况,虽然在反复劝群众回去:要相信党、相信政府一定能妥善处理。但由于得不到确切的答复和解决的方案,群众的情绪始终没有缓解,且有加剧的趋势。
 
问题妥善解决
  在得到上级领导明确的答复后,我心里对做好群众的工作比较有底。在会上,我谈了以下几点:
  1.建瓯的群众在当地党和政府领导下,抗洪保考取得了胜利,灾后的高考已顺利结束。
  2.中央明确表示“决不让受灾的建瓯考生在高考中吃亏”,并会采取一切善后的办法来解决数学试卷难度不一的问题。
  3.试卷的难度是教育测量学的一个指标,不能以某些人的感觉来决定难或易,应该由专家和考后的分数统计数据来确定,在考试刚结束的现在,就决定加多少分或减多少分都是不科学的、不实际的做法。
  4.即使试卷难易不同,在评卷后可以有很多的办法解决。
  5.教育部已同意向福建省增拨录取计划,主要用于受洪水灾害的建瓯市考生。
  这一番合情合理的解释和处理意见,化解了曾经十分尖锐的矛盾,得到了大部分上访者的理解,大家以掌声表示了理解和欢迎。
  当晚,我们前往最近的武夷山机场,第二天返回北京。至此,我们圆满地完成了恢复高考后首次因自然灾害启用副卷的高考。
 
洪水无情人有情
  这次事件的处理给了我很多启示和感受。首先,高考在我国是公平公正选拔大学生的最主要的模式,虽然它有很多局限性,但广大群众是拥护和支持的。其次,国家在高考期间发生突发事件时,能及时给以应急的政策,解决实际问题。最后,我们的考生和家长是通情达理的,只要我们把道理讲清,和他们在同一角度看问题,帮助他们解决困难,虽然我们工作中还有些不足(这次是正副试卷难度不一致问题),他们也是会谅解和支持的。
  此事已经过去十年了,可每当想起时总还是忘不了那一片片被洪水淹没的田地、房屋,那种焦灼、期盼的眼神,以及信任和宽慰的目光,让我真是感到洪水无情人有情啊!
 
(本文已收入教育部考试中心恢复高考40年纪念文集《我与高考改革同行》)
 
 
“纪念恢复高考40周年”征文启事
  征文要求如下:
  1. 来稿者为恢复高考制度后参加过高考者。
  2. 文章为第一人称自述文。文章讲述真故事,抒发真情感,有细节描写,能感动人心。
  3. 篇幅在3000字之内。
  4. 来稿文章写明作者姓名、单位、手机号码等联系方式。请随稿提供3至4张本人当年高考时与近期照片,并附个人简介,300字内即可,可写个人经历、著作等。
  5. 征稿即日开始,2017年12月31日止。来稿择优刊登。
  来稿请寄:E-mail:Esther0329@yeah.net或zongbianshi@bjeea.cn
  报社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志新东路9号A座 北京考试报社总编室收(100083)

关于本站|征订办法|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北京教育考试院 京ICP备19056224号-2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56号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志新东路9号邮编:100083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