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恢复高考40周年 我的高考:考考试试

发布时间:2017-11-29 期号:

裴仁伟

 

作者简介:

  裴仁伟,1954年11月生,男,广西合浦人,副教授职称。1977年12月参加高考,1981年1月专科毕业,先后在广西灵山县师范学校、钦州师专、钦州学院任教,主讲过普通逻辑、文学概论、美学、大学语文、秘书学、基础写作、应用写作等课程。2014年7月于钦州学院退休,2015年9月至今受聘担任广西师范学院师园学院中文系主任。

 

 

  有人说,高考的经历是痛苦的、不堪回首的;但对于我来说,高考的经历是很有意思的、值得回首的。

  1977年10月21日,恢复高考的消息通过广播和报纸传到了我所在的农村。那时,距离我高中毕业回乡当农民已经四年多了。曾经熟悉的数理化早已抛到九霄云外。况且时间紧迫,距离高考只有一个多月时间。我白天要干活,只有晚上可以看书。因此,想系统复习高中数理化已经来不及了。虽然我读高中时数理化成绩好于其他科目,但考虑到理工类知识的遗忘率较高,文史类知识的遗忘率较低,所以我决定“忍痛割爱”,报考文史类。说实话,当时我对高考的心态是不抱多大希望,只是随大流,考试考试,那就考考试试吧。

 

我的遗憾与侥幸

  1977年12月15日、16日是广西高考的日子。当时的考点是以公社为单位设立的。我所在的考点设在本公社的中学,共有742名考生。文科考试的科目是政治、语文、数学、史地4科,每科满分均为100分。考试那两天,我和同伴骑自行车从家出发,奔向9公里外的考点,按时参加考试。对政治、语文、史地这3科考试,我考得不是很好,但也没有多大遗憾。对政治考试还有一点小小的得意:试题中有一道问答题,问的是“今年与苏联断绝外交关系的是哪三个国家”,我凭借平时读报的印象,有把握地写下了“埃及、苏丹、索马里”。最大的遗憾是我拿手的数学考得不好(后来得知只有60.8分)。突如其来的高考似乎一眨眼就结束了,至于结果如何,我当时并未多想。

 

紧张的体检合格了

  转眼就到了1978年元旦。那天中午,一位在北海外贸公司当工人、回家休假的高中同学请我到他家吃饭。这顿饭的菜品极为丰富:鸡肉鸭肉猪肉牛肉及各种海鲜摆满了餐桌。可刚动了几次筷子,民兵营长就匆匆赶到,气喘吁吁地说:“仁伟,你和你弟弟都考上大学了,你们必须今天下午3点前赶到合浦县人民医院体检。”听到民兵营长这么说,我马上放下手中的碗筷,惜别这满桌的美食。因为时间太紧迫,那时已是12点半,我们只有两个半小时时间了。而我家距离县城30多公里。那时,我可以依靠的最先进的交通工具只有自行车。所以,我必须马上动身才能保证在两个半小时内赶到县医院体检。没办法,为了改变命运,我和弟弟及一位同乡立即骑着自行车,以最快的速度往县医院赶,终于按时到了县医院。由于匆匆赶到,心情高度紧张,所以测量血压时,我量了几次都超标。医生说:“你不要紧张,尽量放松,我给你多量几次。”最后测得的结果是高压140,低压90,其他检查项目均合格。可是这样的血压是否算合格呢?我的心还在“扑通扑通“地跳,担心结果不妙。随后,我偷偷看了一眼体检表上的“体检结论”一栏,只见上面写着:“做合格处理。”就是说,我的体检勉强合格,但属于“处理品”。看来前景不妙啊!

 

我拿到了录取通知书

  果然,过完春节后,我弟弟和本大队一位同乡都收到了录取通知书,只有我还怀着一线希望继续焦急等待着。2月过去了,3月过去了,4月也过去了,还是等不来录取通知书。按常理推测,只能等待下一次高考了。于是,我利用业余时间有计划地复习功课,满怀信心地准备卷土重来。

  就在我为再次高考准备之时,5月初忽然传来“党中央、国务院决定扩大招生,再补招一批高考成绩好的考生”的消息。很快,我就被叫到公社教育组重新填报高考志愿。我当时填报了广西大学、广西师范学院、广西民族学院3所高校,第一专业志愿是政治,第二专业志愿是历史,第三专业志愿是中文。为了保险起见,还在“是否服从分配”栏写下了“是”。5月13日,我拿到了广西钦州地区师范学校(钦州学院的前身)的录取通知书,读的是“中文大专班”。虽然我被降级了,但一想到全国共有540多万考生,只录取了27.3万人,录取率只有4.8%;再想到自己由农民变成了大学生,变成了未来的“国家干部”,心里还是很高兴的。5月18日,我怀着欣喜的心情,以大学新生的身份来到了钦州地区师范学校。

  这次高考,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使我跳出了农门,获得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后来成了令不少同龄人羡慕的中专教师、大学教师。

关于本站|征订办法|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北京教育考试院 京ICP备19056224号-2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56号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志新东路9号邮编:100083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