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校园 不做“学奴” 莫当“学皇”

发布时间:2017-11-27 期号:

  近日,一位教师教会我两个他自创的新词。

  他说,现在有不少学生,上大学前是名副其实的“学奴”——学习的奴隶;进了大学校门摇身一变成了“学皇”:上课时什么都不带,只拿个手机,想坐就坐,想走就走。像皇上一样,想干嘛就干嘛……问了其他一些老师,大家竟颇有同感。

  我恰好看到另一位教师在大洋彼岸发的微信:在美国国家传播学会上,老师巧遇自己赴美留学的女生并听其学术演讲。她毕业于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在斯坦福大学读完硕士后升为博士生。她有一门课,每周要读200页文献,另两门课天天都有编程的作业。难怪这位教师发出了“想想,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感叹!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浅显的道理谁不懂?只是不少人不想耕耘,只想收获。课不听,书不看,作业不做,即便是整天捧着最新款的手机,也难以写出高水平的论文。

  在微信圈里看到一张图:不让孩子输在地铁线上。拥挤的地铁车厢里,孩子妈妈竟自带折叠课桌,让孩子埋头做起作业来。这样的场面,让人想起了古时的“头悬梁,锥刺股”“萤囊取火”等形容和比喻……遗憾的是,家长也好、老师也好,其“小目标”就是让孩子、让学生考上好大学。至于进了大学校门之后,家长、老师有的不想管,有的不会管,有的管不了。

  当然,不少学生是爱学习的。某校一名女生,今年入学3个月,只回过1次家。她的时间都用来看书学习了。

  不做学习的奴隶,并不等于不需要学习。面对厌学、不学的学生,抱怨和斥责无济于事。学校要营造有利于学习的氛围,教师要改进和创新教学方法,师兄、师姐要发挥积极正向作用,家长要恰当有效地引导。当然问题的关键还在于学生自己。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安身立命的本事,只能靠学习得来。

(铁 铮)

关于本站|征订办法|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北京教育考试院 京ICP备19056224号-2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56号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志新东路9号邮编:100083

Baidu
map